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因多种因素形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破裂出血的常见发病年龄为40至66岁。其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眼部症状等。怀疑有颅内动脉瘤,需要进行头部CTA、DSA、MRA等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A,监测动脉瘤的变化情况,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告知家属和朋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就医。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先天性因素: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先天性颅内动脉壁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有关。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壁损伤,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3.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使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形成动脉瘤。
4.感染:感染性动脉瘤多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5.创伤:头部创伤可导致动脉壁损伤,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6.其他因素:吸烟、酗酒、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破裂出血。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1.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搏动性头痛。
2.恶心、呕吐:颅内压升高可引起恶心、呕吐。
3.意识障碍: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5.其他: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面部麻木、抽搐等症状。
如果怀疑有颅内动脉瘤,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头部CT血管造影(CTA):可快速显示颅内血管情况,有助于诊断颅内动脉瘤。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3.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血管成像有一定帮助,但不如CTA和DSA准确。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保守治疗:适用于未破裂的小动脉瘤,或破裂后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等。
2.手术治疗: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夹闭动脉瘤,防止破裂出血。
3.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弹簧圈或支架置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2.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A,监测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4.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5.告知家属和朋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就医。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