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病变是随年龄增长、慢性劳损等致腰椎出现的退化性改变,解剖结构方面椎间盘退变致缓冲等功能下降易引发突出,椎体骨质退变出现骨刺,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致平衡打破、生理曲度改变,不良姿势等会加速相关退变,儿童青少年有先天发育异常也可能为日后病变埋下隐患。
解剖结构方面的退变
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随着年龄增加,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也会发生纤维变性、变脆,甚至出现裂隙。例如,研究发现,成年人椎间盘在20岁左右开始出现退变迹象,到中年后退变更为明显,这会导致椎间盘的缓冲、稳定等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人由于长期的椎间盘磨损,退变程度通常比年轻人更严重;生活方式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衡,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椎体骨质退变:椎体边缘会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常说的骨刺。这是机体为了适应脊柱力学改变而产生的代偿性增生。一般在中年以后逐渐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对于有腰椎病史的人群,椎体骨质退变可能会更早出现且程度更重。性别方面,在绝经后的女性中,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椎体骨质退变相对男性可能更明显。
脊柱生物力学改变
腰椎的生物力学平衡被打破,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可能发生改变,如腰椎前凸减小或消失等。这会影响脊柱的应力分布,使得腰椎各结构承受的压力不均衡,进一步加重椎间盘、椎体等结构的退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等,会加速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加重腰椎退行性病变。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存在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情况,虽然年龄较小,但也可能为日后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埋下隐患,只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退变进程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