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需从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等)、体位护理(平卧位头偏一侧,休克时特殊体位)、饮食护理(活动期禁食,恢复期逐步过渡)、管道护理(固定通畅、冲洗观察等)、心理护理(安抚情绪)、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压疮)及并发症预防与护理(防窒息、休克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患者康复。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若发现生命体征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和儿童的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更加细致观察;老年患者本身生命体征调节功能较弱,更要严密监测。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及黑便的颜色、量、次数等。例如,呕血呈鲜红色提示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大;黑便呈柏油样说明出血量相对适中且出血速度较慢。同时记录患者的尿量,尿量减少可能提示组织灌注不足。
二、体位护理
1.一般体位: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对于昏迷患者,更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
2.特殊情况体位: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三、饮食护理
1.急性期饮食:在出血活动期需禁食,防止进食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出血。
2.恢复期饮食:出血停止后逐渐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病情严格控制饮食过渡的时间和食物种类;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过渡更要缓慢,注意营养均衡。
四、管道护理(如有胃管等)
1.固定与通畅: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管通畅,防止胃管扭曲、堵塞。定期观察胃管内引流液的颜色、量等,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儿科患者,胃管固定要更加牢固,防止患儿自行拔除。
2.冲洗与观察:遵医嘱进行胃管冲洗等操作,观察冲洗液的进出情况及患者的反应。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会因突然的病情而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安抚其情绪,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和的方式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从而间接安抚患儿;老年患者可能对疾病恢复存在担忧,更需要耐心的心理疏导。
六、皮肤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由于患者可能长时间卧床,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擦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容易发生压疮,要加强翻身频率和皮肤护理。
七、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窒息预防:如前所述,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一旦发现窒息征象,立即进行抢救。
2.休克预防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循环状况,补充血容量,若发生休克,按照休克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保暖、保持静脉通路通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