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即肝性脑病,发展至死亡过程中症状逐步加重,前期有轻度性格行为改变等,进展到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等神经体征明显,昏迷期分浅昏迷和深昏迷,各阶段有不同表现,不同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原发肝病及生活方式的患者肝昏迷至死亡过程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孕妇情况更危急复杂。
一、前期表现及进展
肝昏迷即肝性脑病,其发展至死亡的过程中症状逐步加重。前期可能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患者可能变得淡漠或者欣快、衣冠不整等,此时神经系统体征可能不明显,但脑电图已有特征性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进入昏迷前期,会出现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等,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此阶段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深。
二、昏迷期表现
1.浅昏迷阶段:患者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常无法引出扑翼样震颤,但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2.深昏迷阶段: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腱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脑电图明显异常。在这一严重阶段,患者的各个重要脏器功能逐渐衰竭,如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其他如心脏、肾脏等也会因代谢紊乱等出现功能异常,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肝昏迷至死亡的过程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原发肝脏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患者若发生肝昏迷,由于其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老年患者本身各脏器功能有所衰退,对肝昏迷的耐受能力较差,症状可能更易迅速恶化。有基础肝脏病史的患者,在肝昏迷发生时,其原有肝病相关的并发症可能会相互影响,加速病情向死亡方向发展。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引发的肝昏迷,若患者仍继续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加快病情进展至死亡;而本身有慢性肝炎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患者,若不遵循医嘱治疗、不注意生活作息等,也会促使肝昏迷更快发展至死亡。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肝昏迷,情况更为危急复杂,因为不仅要考虑母体的病情发展,还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治疗上需更加谨慎,否则极易导致母体和胎儿的不良结局,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