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时血氨一般高于117μmol/L,肝脏病变致其对氨代谢能力下降使血氨升高,血氨升高通过干扰大脑能量及神经递质代谢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儿童、老年、不同生活方式及有病史人群肝昏迷时血氨情况各有特点,监测血氨对相关诊疗重要。
血氨升高的相关机制及影响
肝脏是代谢血氨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等,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显著下降,导致血氨生成增多而清除减少,从而使血氨水平升高。血氨升高可通过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等多种途径,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肝昏迷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例如,血氨增高会影响三羧酸循环,使ATP生成减少,干扰大脑的能量供应;还会影响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代谢,破坏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不同人群血氨情况的差异及肝昏迷时的特点
儿童人群:儿童的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发生肝昏迷相关疾病时,血氨升高的情况可能有其特点。例如,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导致的肝昏迷,血氨升高的机制可能与特定的酶缺陷有关,其血氨升高的数值范围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肝昏迷时血氨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在护理儿童肝昏迷患者时,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氨变化,因为血氨升高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更为显著,及时发现血氨异常升高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老年人群: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发生肝昏迷时,血氨升高的情况可能受到基础肝病、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肝昏迷时血氨升高可能会加重其已有的脑功能减退等问题,在临床诊疗中,对于老年肝昏迷患者,监测血氨并针对血氨升高采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等器官功能状态,因为其对药物等干预措施的耐受能力可能与其他人群不同。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损伤肝脏,容易引发酒精性肝病进而导致肝昏迷,此时血氨升高的机制与酒精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肝脏代谢功能受损有关。而长期高蛋白质饮食的人群,在原有肝脏基础病变的情况下,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氨的生成,更容易诱发肝昏迷且血氨升高更为明显。对于这类人群,在预防肝昏迷时,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蛋白质摄入等。
有病史人群:本身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病史,发展为肝硬化后,发生肝昏迷时血氨升高是常见现象。这些人群在病情进展过程中,血氨水平的监测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医生会根据血氨升高的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降血氨等治疗措施来防治肝昏迷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