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症状
失血性休克是因大量失血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引发,临床有一般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神志改变不同,皮肤有苍白、湿冷等表现)、循环系统表现(脉搏细速、血压早期可正常或轻度降低后续下降)、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严重时呼吸困难等)及其他表现(尿量减少及代谢性酸中毒表现等)
一、失血性休克的定义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休克。通常是因外伤、消化道出血、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等原因造成大量血液丢失,使得心脏输出量降低,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二、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症状
1.一般表现
神志改变:早期患者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这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随着休克进展,若组织灌注进一步减少,会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甚至昏迷。对于儿童而言,失血性休克早期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后续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生理储备和代偿能力不同,神志改变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皮肤表现:皮肤苍白是常见表现,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所致。严重时皮肤会湿冷,提示外周循环灌注不良。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其外周循环功能相对较差,失血性休克时皮肤湿冷等表现可能更为明显。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失血性休克时皮肤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2.循环系统表现
脉搏:脉搏细速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体征之一,早期脉搏增快,随着休克加重,脉搏会变得细弱。对于儿童,由于其心脏代偿功能相对成人较弱,脉搏变化可能更为显著,需要密切监测。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失血性休克时脉搏的变化特点不同,新生儿和婴儿的脉搏对休克的反应可能与年长儿有所差异。
血压:早期血压可正常或轻度降低,这是因为机体通过代偿机制,如外周血管收缩等,维持血压。但随着失血进一步加重,血压会逐渐下降。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血管弹性较好,可能在失血性休克早期血压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最终都会出现血压下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失血性休克时血压的变化可能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不同,需要综合评估。
3.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是常见表现,这是由于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对于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失血性休克时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格外关注其呼吸功能的变化。
4.其他表现
尿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量减少,成人尿量少于0.5ml/(kg·h),儿童尿量减少的标准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尿量少于1ml/(kg·h),婴儿少于2ml/(kg·h),幼儿少于3ml/(kg·h)等。尿量减少是反映肾灌注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儿童的尿量正常范围不同,在失血性休克时尿量减少的表现需要结合年龄来判断。
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可出现呼吸深快等表现,这是因为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加,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