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等表现;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等为主且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且神经系统体征持续或加重;四期(昏迷期)患者完全昏迷,病情极为危重,各期依据神经精神状态等划分,对评估病情等有重要意义,对有肝病基础人群需密切关注其神经精神变化以早期诊断处理。
临床表现: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昼夜颠倒)、健忘等,但这些表现常易被忽视。神经系统查体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反射亢进等改变。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已较为明显,对于有肝病基础的人群,如患有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此期可能因肝脏代谢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体内毒性物质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因身体代谢等差异略有不同,但基本的神经精神改变是核心表现。
二期(昏迷前期)
临床表现: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辨别能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例如对时间、自己所处场所及人物分辨不清;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共济失调。此期体内毒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加重,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有长期饮酒导致肝病、患有病毒性肝炎后发展为肝硬化等不同病因的患者,此期的表现可能因基础病因导致的肝脏损伤程度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此期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的神经精神及神经体征改变是相似的,不过需要更密切观察以避免病情恶化。
三期(昏睡期)
临床表现: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唤醒时可应答对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系统体征持续或加重,例如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表现。此期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大量毒性物质蓄积,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强。不同病因导致肝病的患者,此期的严重程度和表现细节会因肝脏损伤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肝脏代谢等功能更差,此期可能病情进展更快,需要特别关注其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变化。
四期(昏迷期)
临床表现:患者完全昏迷,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脑电图明显异常。此期肝脏功能几乎丧失,体内毒性物质极大程度影响神经系统,患者病情极为危重。无论何种病因导致的肝病发展到四期肝昏迷,都是极其危险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此期的抢救和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和精准,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选择、治疗措施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机体反应等因素。
肝昏迷的分期主要依据患者的神经精神状态、神经系统体征及脑电图等表现来划分,不同分期反映了病情从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有肝病基础的人群,要密切关注其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肝昏迷并进行分期诊断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