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症状、组织缺铁表现及不同人群特殊表现。一般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头晕耳鸣等;组织缺铁表现有精神行为异常、异食癖、口腔炎舌炎、毛发干枯等;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孕妇缺铁性贫血影响自身及胎儿;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症状不典型,易有心血管表现且需与慢性病鉴别。
一、一般症状
(一)皮肤黏膜表现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贫血导致皮肤黏膜供血不足及营养缺乏,患者皮肤、黏膜会逐渐变得苍白,以面色、眼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使得这些部位的血液颜色变浅,从而呈现苍白状态。对于儿童而言,面色苍白可能会影响其外观,而对于成年人,可能会感觉自己的皮肤色泽不如以往红润。长期严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皮肤还可能出现干燥、皱缩等表现,甲床会变得扁平甚至凹陷呈勺状(即反甲),这是由于缺铁影响了甲床的正常结构和营养供应。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是因为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无论是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还是日常的生活起居,都可能会比正常情况下更容易感到疲惫。例如,原本可以轻松爬上几层楼梯的人,在患有缺铁性贫血后,可能爬一层楼梯就会觉得气喘吁吁、浑身无力。这种乏力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头晕、耳鸣
大脑对缺氧较为敏感,缺铁性贫血导致脑部缺氧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平衡感,导致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同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耳鸣现象,表现为耳内间断或持续的嗡嗡声等异常声响。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缺氧,影响了神经功能,进而出现头晕、耳鸣等表现。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血管基础问题,缺铁性贫血引起的脑部缺氧可能会加重其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特别关注。
二、组织缺铁表现
(一)精神行为异常
一些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出现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是因为铁缺乏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对于儿童,铁缺乏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的神经认知发展,导致在学习和活动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而成年人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等情况,这会对其社交和工作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异食癖
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异食癖,即嗜食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是由于铁缺乏导致味觉异常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异食癖的出现不仅会进一步加重贫血的状况,还可能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例如吞食泥土等可能会导致肠道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儿童出现异食癖的情况,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进行检查和干预。
(三)口腔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炎、舌炎等情况,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溃疡,舌头疼痛、萎缩等。这是因为铁参与了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过程,缺铁时口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在饮食方面,患者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影响进食,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贫血的恶性循环。
(四)毛发干枯
缺铁会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和营养供应,患者的毛发会变得干枯、易断裂、无光泽。对于女性患者来说,这可能会影响其外貌美观,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在儿童中,毛发干枯可能会影响其整体的健康形象,同时也提示身体存在缺铁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铁性贫血除了会出现上述一般症状和组织缺铁表现外,还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例如,会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影响智力发育,使儿童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这是因为铁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发育等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儿童长期患有缺铁性贫血而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其一生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孕妇
孕妇在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发生缺铁性贫血,除了自身会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外,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缺铁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的体重增长,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同时,孕妇自身在分娩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贫血而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孕妇需要特别注意铁的摄入,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缺铁性贫血。
(三)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能力下降,同时可能存在慢性疾病等情况,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除了常见的乏力、面色苍白外,可能更易出现心悸、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因为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本身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贫血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此外,老年人发生缺铁性贫血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乏力等症状相鉴别,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