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急性期需休息制动、冰敷、加压包扎,就医后经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诊断,轻度损伤肿胀疼痛缓解后开展关节活动度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中重度损伤涉及韧带断裂等视情况行保守或手术治疗且术后康复关键,儿童青少年、中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要运动前充分热身、选合适装备场地、增强肌肉力量训练、规范运动姿势。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膝关节继续活动加重损伤,可使用支具或拐杖辅助,限制膝关节负重与活动范围。
2.冰敷:受伤后72小时内,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膝关节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渗出,缓解肿胀与疼痛。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膝关节,帮助减轻肿胀,但需注意包扎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二、评估与诊断
1.体格检查:就医后医生会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如浮髌试验判断是否有关节积液,麦氏征等初步评估半月板损伤情况,Lachman试验等初步判断韧带损伤。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排除膝关节骨折等情况。
膝关节MRI:能清晰显示半月板、韧带、软骨等结构的损伤情况,是明确膝关节损伤部位与程度的重要检查手段。
三、康复治疗
1.轻度损伤康复:损伤初期肿胀疼痛缓解后,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粘连;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增强肌肉力量,一般伤后1~2周开始。
2.中度及重度损伤康复:若涉及韧带断裂等情况,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等长收缩,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等,康复周期较长,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膝关节损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受伤后需及时规范检查与治疗,避免处理不当引发慢性膝关节问题。
2.中老年人群:膝关节常存在退变基础,损伤后恢复较慢,康复过程中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可适当补充钙剂等维持骨骼健康。
3.女性:解剖结构与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致女性髌骨不稳定发生率相对较高,运动时需注意姿势正确,受伤后康复要考虑性别差异带来的生理影响。
五、预防措施
1.运动前充分热身:通过慢跑、动态拉伸等方式活动膝关节及周围肌肉,提高关节灵活性与肌肉温度。
2.选择合适装备与场地:运动时穿戴合适的运动鞋,选择平整、安全的运动场地。
3.增强肌肉力量训练:定期进行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训练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4.规范运动姿势: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急停急转等易致膝关节损伤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