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及胃肠道相关早期症状,早产儿早期症状不典型但全身症状突出,足月儿胃肠道症状较易早期发现,有围生期缺氧史新生儿需更谨慎观察,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期症状无本质区别,均需关注相关症状。
一、一般情况相关症状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一般会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体温不稳定,早产儿可能体温偏低,足月儿可能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同时可能有反应差、嗜睡、拒奶等表现,患儿对奶的吸吮力减弱,喂养时难以完成正常的奶量摄入。
(一)胃肠道相关早期症状
1.腹胀
是较为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正常新生儿的腹部外观相对平坦,而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肠道可能出现积气、积液等情况,导致腹胀逐渐明显。可以通过观察腹部膨隆程度来初步判断,一般可见腹部较前明显增大,触摸时较硬。这种腹胀可能会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腹胀范围可能从局部逐渐扩展至全腹。
2.呕吐
呕吐物的性质多样,早期可能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胆汁样呕吐物,甚至是咖啡样物质。这是因为肠道出现病变后,肠道蠕动紊乱,食物和消化液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反流至胃内引起呕吐。例如,肠道局部缺血缺氧导致肠黏膜损伤,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呕吐。
3.腹泻或血便
部分患儿会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而更具特征性的是可能出现血便,最初可能为少量潜血阳性,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肉眼血便,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或鲜血样等。这是由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导致肠黏膜坏死、溃疡形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大便中所致。
二、与年龄相关的特点
对于早产儿来说,由于其肠道发育相对更不成熟,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症状可能不太典型,腹胀等表现可能不如足月儿明显,但反应差、体温不稳定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所以需要更密切地观察其细微的身体变化。而足月儿相对而言,在胃肠道症状的表现上可能更易早期发现腹胀、呕吐等情况,但也不能因此忽视早产儿的早期症状识别。
三、生活方式及病史相关影响
有围生期缺氧史的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早期症状观察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围生期缺氧可能导致肠道的血流灌注不足,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埋下隐患,所以这类新生儿即使出现轻微的反应差、拒奶等表现,也需要高度警惕是否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症状。此外,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相比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可能略有不同,但在早期症状上并无本质区别,都需要关注上述提到的全身和胃肠道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