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疾病,具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泵血功能减退特征,病因含遗传、感染、非感染性炎症、中毒等,早期部分无症状,进展期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律失常等表现,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治疗有一般、药物、器械治疗,儿童、女性患者及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疾病,其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并伴有收缩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逐渐减退。
病因情况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增高。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较为常见的诱因,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心肌后,可能引发心肌炎症反应,长期炎症刺激可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
非感染性炎症: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感染性炎症状态也可能累及心肌,进而引发扩张型心肌病。
中毒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某些特定药物的使用等可能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损伤心肌细胞,逐渐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部分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心脏结构异常。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呼吸困难,多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还可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由于心排出量减少,可导致外周灌注不足,出现水肿,常见于下肢、眼睑等部位;同时可能伴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头晕等。
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发现左心室扩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典型表现,能直观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
其他检查:还可能结合心电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综合判断,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改变,心脏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心肌组织特性等。
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改善心肌重构;ACEI/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延缓病情进展。
器械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恶性心律失常,或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以改善心脏收缩不同步,提高心脏泵血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扩张型心肌病时,需尽早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要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心脏负荷加重,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妊娠过程中心衰风险可能增加,要加强产检和心脏相关指标的监测。
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应进行基因筛查等相关检查,了解自身基因携带情况,有生育计划时需遗传咨询,评估子代患病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