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分为前驱期有轻度性格行为改变、睡眠倒错及轻微扑翼样震颤,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等更明显、神经体征明显且扑翼样震颤更易引出,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可引出扑翼样震颤,昏迷期分浅昏迷对疼痛有反应等、深昏迷全身松弛等,儿童症状不典型易有嗜睡等非特异性表现,老年人症状易被掩盖需结合肝功能等检查,有肝脏基础病史者出现相关表现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一、前驱期
此期患者多有轻度性格改变与行为失常,例如出现焦虑、欣快激动、淡漠少言等情绪变化,睡眠可出现倒错现象,即夜间失眠、白天嗜睡,但一般能完成简单任务,神经系统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引出轻微的扑翼样震颤(一种上肢快速不规则震颤,类似鸟扑翼动作)。
二、昏迷前期
患者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表现更为明显。定向力(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辨别能力)与理解力减退,对周围环境认知模糊,言语不清且举止反常,常有幻觉、恐惧、狂躁等精神症状。此期神经系统体征明显,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等,特征性表现为扑翼样震颤较前驱期更易引出,患者若伸出手臂,可观察到手部快速震颤。
三、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患者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被唤醒,醒时能简单应答,然而常伴有神志不清与幻觉。查体可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多呈阳性,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四、昏迷期
分为浅昏迷与深昏迷阶段。浅昏迷时患者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有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各种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腱反射等)仍存在,肌张力增高,扑翼样震颤可能无法引出;深昏迷时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完全消失,肌张力降低,呼吸可能出现异常节律等改变。
不同人群方面,儿童肝昏迷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更易出现嗜睡、拒食、呕吐等非特异性表现,需密切观察;老年人肝昏迷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易被掩盖,需结合肝功能等检查综合判断;有肝脏基础病史的人群,若出现上述任何阶段的表现,都应高度警惕肝昏迷的可能,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