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分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行为改变等易被忽视,昏迷前期有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节律变慢,昏睡期呈昏睡伴精神错乱、神经体征持续加重、仍可引出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现慢波,昏迷期分浅昏迷(对疼痛有反应等)和深昏迷(反射消失等),特殊人群儿童神经精神症状突出进展快需关注,老年可能症状不典型需综合评估及时干预。
一、前驱期
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出现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昼睡夜醒)等情况,此阶段临床症状往往较隐匿,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日常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波动等。
二、昏迷前期
1.意识错乱:患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对时间、空间、人物的定向力发生障碍,比如分不清具体日期、所处位置及身边人物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计算力下降。
2.睡眠障碍与行为失常:睡眠障碍进一步加重,行为上可能出现随地便溺、衣冠不整等无目的行为。
3.扑翼样震颤:是此期较具特征性的体征,让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可见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多数患者可引出该体征。
4.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出现特征性异常,表现为节律变慢,出现每秒4-7次的θ波。
三、昏睡期
1.昏睡与精神错乱:患者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被唤醒,唤醒后能简单应答,但随后又陷入昏睡,同时伴有精神错乱,例如胡言乱语、定向力完全丧失等。
2.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存在或进一步加重,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
3.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尽管患者处于昏睡状态,但仍能引出扑翼样震颤。
4.脑电图异常波形:脑电图出现异常的慢波,每秒3-4次的δ波。
四、昏迷期
1.浅昏迷阶段:患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患者意识大部分丧失,不能唤醒,但对疼痛等刺激有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开始出现波动。
2.深昏迷阶段:患者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脑电图明显异常,表现为δ波为主,脑电活动严重受损,生命体征进一步紊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肝昏迷时神经精神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儿童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命体征变化;老年患者肝昏迷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意识及神经功能的细微变化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