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如皮肤黏膜苍白、乏力等,有组织缺铁表现如精神行为异常、消化系统症状、口腔表现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孕妇影响自身及胎儿、老年人易掩盖基础疾病症状。
一、一般表现
(一)皮肤黏膜
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会出现皮肤苍白,以面色、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相对表浅,贫血时更容易观察到颜色变化。儿童患者可能因贫血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失去光泽,长期缺铁性贫血还可能使指甲出现反甲(匙状甲),即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类似匙状。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了正常的代谢功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走路、爬楼梯等,都可能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疲倦。例如,儿童可能在玩耍一段时间后就明显表现出不愿继续活动,需要休息。
二、组织缺铁表现
(一)精神行为异常
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烦躁、易怒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这可能与缺铁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缺铁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
成人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情况,异食癖表现为患者吞食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也是组织缺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表现。
(二)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缺铁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黏膜细胞代谢异常。儿童患者可能因食欲减退而影响营养摄入,进一步加重贫血状况;成人患者也可能因为消化功能紊乱而影响生活质量。
(三)口腔表现
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角炎、舌炎等口腔问题。缺铁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导致口角出现皲裂、炎症,舌头可能变得光滑、疼痛等。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铁性贫血对其影响更为显著。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和组织缺铁表现外,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研究表明,长期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在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可能低于正常儿童水平。此外,儿童的生活方式相对单纯,若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更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二)孕妇
孕妇由于自身需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孕妇缺铁,除了自身出现贫血相关表现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可能会出现更为明显的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胎儿可能出现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风险。这是因为孕妇缺铁会导致胎盘供氧和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
(三)老年人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肠道功能减退导致铁吸收减少,或者存在慢性疾病(如消化道肿瘤、胃溃疡等)导致慢性失血。老年人的缺铁性贫血除了有一般的贫血表现外,还可能掩盖一些基础疾病的症状。例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患有消化道肿瘤,而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乏力等表现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