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症状和组织缺铁表现,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一般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乏力;组织缺铁表现有精神行为异常、异食癖、口腔炎舌炎、毛发指甲改变;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孕妇缺铁性贫血影响自身及胎儿;老年人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相关且易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一、一般症状
(一)皮肤黏膜表现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皮肤黏膜会呈现苍白表现,以面色、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当血红蛋白不足时,皮肤黏膜的血液灌注相对减少,从而出现苍白外观。在儿童群体中,长期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皮肤的营养状况,导致皮肤干燥、粗糙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期间由于失血等因素,贫血症状可能会相对加重,皮肤黏膜苍白表现更显著。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氧气运输依赖于血红蛋白,贫血时氧气供应不足,机体各组织器官不能正常进行有氧代谢,能量产生减少,所以会出现乏力感。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本身有过度劳累等情况,会加重乏力症状。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若患有缺铁性贫血,会明显感觉难以维持正常的劳动强度,更容易疲惫。
二、组织缺铁表现
(一)精神行为异常
儿童可能出现烦躁、易怒等表现,年龄稍大的儿童还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这与缺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因为铁是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缺铁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等过程,从而影响儿童的精神行为。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中,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精神行为异常的表现相对更明显,如经前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
(二)异食癖
部分患者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纸张等非食物物质,这是缺铁导致的一种特殊表现,具体机制可能与缺铁影响了患者的味觉或神经功能有关,但确切机制仍在研究中。在儿童中,如果出现异食癖同时伴有贫血表现,应高度怀疑缺铁性贫血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三)口腔表现
可出现口腔炎、舌炎,表现为口角炎、舌乳头萎缩等。这是因为铁参与了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等过程,缺铁时口腔黏膜的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引发炎症等病变。对于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如不按时刷牙等,可能会加重口腔表现的症状。
(四)毛发指甲改变
头发干燥、易断裂、无光泽;指甲变薄、变平,甚至出现反甲(匙状甲)。这是由于缺铁影响了毛发和指甲的正常生长代谢。在儿童中,若存在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其头发和指甲的正常发育,导致头发稀疏、指甲生长异常等情况;对于成年女性,若有缺铁性贫血且不及时纠正,可能会使头发和指甲的状况逐渐变差,影响外观。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铁性贫血除了上述一般和组织缺铁表现外,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这是因为铁是细胞增殖、器官发育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缺铁会干扰儿童的正常生长代谢途径。例如,长期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能比同龄正常儿童身材矮小、体重偏轻,且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铁对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二)孕妇
孕妇患有缺铁性贫血时,除了自身出现上述症状外,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需要从母体获取铁来满足自身造血等需求,孕妇缺铁会导致胎儿供氧及营养供应相对不足,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情况。同时,孕妇自身在分娩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贫血而出现体力不支等问题,增加分娩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可能与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肾病等)导致铁吸收减少或慢性失血有关。除了常见的贫血症状外,老年人还可能因为贫血而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引发心悸、胸闷等症状,因为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来维持功能,而贫血时氧气供应不足会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