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休息,48小时内冰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要关注症状,儿童老人有特殊注意事项,恢复期48小时后可逐步开展轻柔康复活动、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预防需运动前充分热身、选合适装备、注意环境安全。
一、急性期初步处理1.休息:立即停止导致脚扭伤的活动,让受伤脚部完全休息,避免继续负重行走等,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2.冰敷:于受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或包裹着冰块的毛巾敷于扭伤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通过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与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脚部进行适度加压包扎,保证包扎松紧适宜,既起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血液循环。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脚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借助重力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肿胀情况。二、伤情评估与就医建议1.症状观察:密切关注受伤后脚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若出现疼痛剧烈、肿胀迅速加重、脚部有明显畸形或完全无法站立行走等情况,极有可能存在骨折等较为严重的损伤,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儿童脚扭伤时,因其骨骼、关节发育尚不完善且表述能力有限,要格外留意,若儿童出现持续哭闹不止、局部异常肿胀明显等状况,应及时带至儿科就诊,排查是否有骨骺损伤等特殊问题。-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脚扭伤后更易发生骨折,且恢复较为缓慢,即便症状看似不严重,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骨折等情况,同时康复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防止再次损伤。三、恢复期处理1.适当活动:受伤48小时后,若伤情允许,可逐步开展轻柔的康复活动,像缓慢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但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2.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受伤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还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损伤修复进程。3.康复锻炼:随着恢复情况逐步推进,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与难度,例如进行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助力恢复脚部的功能与稳定性。四、预防措施1.运动前准备:运动前充分进行热身,着重活动踝关节,让脚部肌肉、关节适应即将开展的运动,降低扭伤发生的风险。2.选择合适装备:运动时穿着具备良好支撑和缓冲功能的合适鞋子,为脚部提供有效保护,减少扭伤几率。3.注意环境安全:行走或运动时留意地面状况,避免在不平整、湿滑的地面行走,防止意外扭伤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