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让伤脚休息、24至48小时内冰敷伤处、适度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初步评估有疼痛剧烈等严重情况需就医,恢复期48小时后热敷、逐步进行踝关节康复锻炼并可使用护踝等,儿童需家长谨慎观察异常尽快就医、老年人加强营养避免再伤且关注基础病影响、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药遵医嘱。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立即停止导致脚扭伤的活动,让受伤的脚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负重行走,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2.冰敷:在脚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冰袋或毛巾包裹的冰块对伤处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需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可帮助减少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伤情评估与就医指引
1.初步评估:观察脚扭伤后的症状,若疼痛剧烈、肿胀迅速加重、无法站立行走或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畸形,需高度怀疑有骨折等严重情况。
2.及时就医:当出现上述严重表现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通过X线等检查明确是否有骨折、韧带损伤等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恢复期处理
1.热敷:在受伤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在伤处,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帮助消肿止痛。
2.康复锻炼:在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逐步进行踝关节的康复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缓慢勾起脚尖再放下)、旋转运动等,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3.辅助工具使用:可根据恢复情况使用护踝等辅助工具来保护踝关节,帮助稳定关节,防止再次扭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脚扭伤时家长需格外谨慎,避免儿童继续活动,及时观察伤处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尽快就医。由于儿童骨骼、软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恢复过程中要注重适度康复锻炼,且需防止儿童因不适而过度活动。
2.老年人:老年人脚扭伤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以促进恢复。同时,恢复期间要避免再次受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且需关注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
3.孕妇:孕妇脚扭伤时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冰敷、抬高患肢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若需要用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选择,同时要密切观察伤处恢复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