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代谢病,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乏或维生素B12代谢缺陷致病因。遗传因素是编码相关酶的基因缺陷,维生素B12代谢异常也可致病。多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病,有嗜睡等多种症状,不同分型表现有差异。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尿液有机酸分析)和基因检测。治疗包括饮食管理、维生素B12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后受发病年龄等因素影响,需长期随访及康复。
一、定义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代谢病,因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乏或其辅酶维生素B12代谢缺陷所致。
二、病因
1.遗传因素:由编码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的MMAA、MMAB等基因缺陷,或编码参与维生素B12代谢相关酶的MMACHC等基因缺陷引起,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若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子代患病风险增加。
2.维生素B12代谢异常:当维生素B12代谢相关基因缺陷时,会影响体内维生素B12的正常代谢,进而导致甲基丙二酸代谢途径出现障碍。
三、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与症状表现:多在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病,常见症状有嗜睡、拒食、呕吐、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等,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酸中毒、呼吸急促等表现。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主要通过观察其喂养情况、精神状态等发现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
2.不同分型表现差异:根据酶缺陷类型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维生素B12反应型患儿在补充维生素B12后症状可有所改善,而非反应型患儿症状相对顽固。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可发现血中甲基丙二酸、乳酸、丙酮酸等有机酸水平升高,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等。对于有相关症状的小儿,检测血液中这些指标变化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尿液有机酸分析:尿液中甲基丙二酸等有机酸排出增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检测尿液有机酸成分可辅助诊断。
2.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相关致病基因,可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缺陷,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疑似病例,基因检测能精准判断病因。
五、治疗原则
1.饮食管理:限制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物质的产生,提供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能量需求,同时保证其他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
2.维生素B12治疗:对于维生素B12反应型患儿,补充维生素B12可改善代谢异常情况,但需在明确分型后针对性使用。
3.对症支持治疗:针对酸中毒、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如纠正酸中毒可使用碱性药物等,出现感染时合理选用合适的抗感染措施,但需注意药物选择对小儿的安全性。
六、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等因素影响预后。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影响智力、运动等功能发育,预后较差。
2.长期随访与康复:患儿需要长期随访,监测代谢指标及生长发育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等,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特殊人群如小儿在随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