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
1.一般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而病情较重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较差时应限制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2.药物治疗
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可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轻心脏前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等,这类药物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心室重构。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于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的患者禁用。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对于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的心肌病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且QRS波增宽(>120ms)的患者可考虑CRT治疗。通过植入双心室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脏功能。
4.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心肌病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心脏移植面临供体短缺、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例如一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仍进行性恶化,射血分数极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时可考虑心脏移植。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心脏移植的适应证和术后管理有其特殊性,需要更严格的评估和精细的术后护理,因为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等因素会影响移植心脏的适应和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