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观察需监测生命体征、细致观察出血情况与关注意识状态,体位护理包括平卧位头偏一侧及休克时用中凹卧位,饮食护理急性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流食,心理护理要主动沟通给予支持,并发症预防需注意窒息、感染、再出血,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把控补液速度、老年需控制基础疾病指标及加强皮肤护理。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每15~30分钟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及时察觉休克早期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2.出血情况观察:细致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颜色、量及次数,精准记录出入量,以此评估出血程度。3.意识状态关注:留意患者意识状况,若出现烦躁、嗜睡等,提示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情况。
二、体位护理
1.基础体位: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2.休克体位:对于休克患者,采用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下肢20°~30°,以改善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三、饮食护理
1.急性出血期:禁食,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2.出血停止后:12~24小时后可进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之后逐步过渡至半流食、软食,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实行少食多餐。
四、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恐惧情绪。向患者阐释治疗护理措施,增强其治疗信心。
五、并发症预防
1.窒息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备好抢救设备。2.感染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肺部感染等。3.再出血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出血征象(如呕血、黑便复发、血压下降等),遵医嘱用药,规避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六、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儿童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格把控补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担。饮食护理注重清淡、易消化,依年龄阶段调整饮食内容。2.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护理时需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如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关注肝肾功能,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护理措施。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易发生压疮,需加强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