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型便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先天禀赋因素,如胎儿时期母体气虚致胎儿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因素,像过度节食、偏好生冷油腻食物致气血生化无源、脾胃受损;情志因素,长期情绪抑郁或紧张影响肝脾功能致脾胃气虚;劳逸失度,过度劳累耗伤正气或过度安逸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退;疾病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耗气或术后、产后耗伤气血等,这些因素均会使肠道推动无力而引发气虚型便秘。
一、先天禀赋因素
(一)胎儿时期
胎儿在母体内时,若母体体质虚弱,存在气虚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先天之气的充盛。例如母亲孕期饮食偏嗜、过度劳累等导致自身气虚,进而使胎儿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后就容易出现气虚状态,为日后发生气虚型便秘埋下隐患。从中医理论角度看,先天之元气不足,会使脏腑功能虚弱,其中与肠道相关的脏腑功能受影响,肠道推动糟粕的能力减弱,从而引发便秘。
二、后天饮食因素
(一)饮食不节
1.过度节食:长期过度节食会使摄入的食物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主食、蛋白质等摄入不够,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对于各个年龄段人群而言,过度节食都会造成气虚,进而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例如一些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的人群,很容易出现气虚型便秘,因为身体缺乏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肠道正常的运化和推动作用。
2.偏好生冷油腻食物:经常食用生冷食物,如大量食用冰镇饮品、生冷瓜果等,会损伤脾胃阳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气受损则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成不足,出现气虚。而过于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样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气虚。比如一些长期嗜食油炸、肥肉等油腻食物的人群,容易出现脾胃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气虚型便秘。
三、情志因素
(一)长期情绪抑郁或紧张
对于各个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来说,长期处于情绪抑郁或紧张的状态下,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当肝失疏泄时,会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导致脾胃气虚。例如一些长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上班族,容易出现肝郁气滞,进而影响脾胃之气,出现气虚型便秘。长期情绪抑郁的人群,如更年期女性等,也容易因情志因素导致气虚型便秘,因为情绪因素影响了脏腑之间的协调功能,使得肠道推动无力。
四、劳逸失度
(一)过度劳累
1.体力过度劳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农民长时间田间劳作等,会耗伤人体正气,尤其是脾气。脾主肌肉四肢,过度体力劳累会损伤脾气,导致脾胃气虚,进而影响肠道的传导功能,引发便秘。
2.脑力过度劳累:现代社会中,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工作的人群,如程序员长时间专注工作等,脑力消耗过度,也会耗伤心脾之气。心主血脉,脾主运化,心脾之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不足,肠道失于气血的濡养,推动无力,从而出现气虚型便秘。
(二)过度安逸
缺乏适当的运动,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退。无论是年轻人长期久坐不动,还是老年人活动量过少等情况,都会导致气虚。气血运行不畅,脾胃气虚,肠道的蠕动功能减弱,就容易发生便秘。比如一些退休后长期居家缺乏运动的老年人,由于气血运行缓慢,脾胃功能减弱,很容易出现气虚型便秘。
五、疾病因素
(一)慢性消耗性疾病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疾病长期消耗人体正气,导致气虚。以慢性肝炎为例,肝脏长期受损,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气血生成不足,进而出现气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引发便秘。这些疾病会持续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气虚状态持续存在,从而引发气虚型便秘。
(二)术后或产后
1.术后:手术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尤其是经历大手术的患者,手术创伤会耗伤气血,导致气虚。例如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脾胃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气血生成不足,肠道蠕动减弱,容易出现气虚型便秘。
2.产后:女性产后身体失血较多,同时需要哺乳等,容易耗伤气血,出现气虚情况。产后脾胃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气血不足导致肠道推动无力,从而引发气虚型便秘。尤其是一些产后恢复不佳、体质虚弱的产妇,更易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