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多种表现,全身性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盗汗;心脏表现包括心脏杂音、心力衰竭;栓塞表现为动脉栓塞;其他表现有皮肤黏膜的瘀点、Osler结节、Janeway损害以及免疫系统的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免疫复合物介导病变。
一、全身性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多为持续性低热,也可为高热。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更明显且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差,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较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致病微生物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发热。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其发热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复杂。
全身不适、乏力、盗汗:患者常感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这是因为感染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消耗能量,导致全身代谢紊乱。
二、心脏表现
心脏杂音:约80%-85%的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多是由于心内膜赘生物导致瓣膜反流引起。原有心脏杂音的患者,杂音性质可发生改变,出现新的杂音。不同类型的瓣膜受累时杂音特点有所不同,如二尖瓣受累时可在心尖区闻及新出现的或改变的收缩期杂音等。
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瓣膜毁损、穿孔或腱索断裂导致急性瓣膜关闭不全,或感染累及心肌引起心肌脓肿、心肌炎等,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储备较差,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其心脏结构本就异常,更容易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心力衰竭。
三、栓塞表现
动脉栓塞: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栓塞相应动脉。不同部位的栓塞表现不同,如脑栓塞可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肾栓塞可出现腰痛、血尿等;脾栓塞可出现左上腹疼痛等。儿童患者发生栓塞时,由于其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栓塞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且恢复相对困难;有房颤等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更易形成栓子导致栓塞事件。
四、其他表现
皮肤黏膜表现
瘀点:多见于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及睑结膜,呈针尖样大小,压之不褪色,是由于微栓塞引起。
Osler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小的红紫色疼痛性结节,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
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栓塞所致。
免疫系统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病变,表现为血尿、关节疼痛肿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