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呕血黑便疑似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取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尽快就医,急诊会详细询问病史、评估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行血常规等辅助检查,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饮食、休息活动、用药等健康教育,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儿童患者关注排泄物性状等,妊娠期女性需权衡对胎儿影响,有基础病史患者兼顾基础疾病控制。
一、早期识别与紧急处理
当出现呕血(呕吐物呈鲜红色或咖啡色样)、黑便(粪便呈柏油样)等疑似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时,首先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取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引发窒息,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附近具备急诊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急诊就诊环节
1.病史采集:医护人员会详细询问患者出血的诱因(如近期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无饮酒史等)、症状出现的时间、呕血及黑便的量与频率、既往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如溃疡病、肝硬化等)。
2.体格检查:重点评估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观察是否存在休克表现,如收缩压下降、脉压差减小等)、心率(判断是否存在代偿性心率增快)、体温等,同时检查腹部情况,初步判断出血可能的部位。
3.辅助检查:
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程度。
大便隐血试验:进一步明确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
胃镜检查:是明确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病因的金标准,一般建议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发现出血病灶并可进行止血治疗。
三、住院治疗阶段
1.检查与治疗方案制定:住院后会完善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医生会根据出血病因(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涉及药物止血(如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2.健康教育内容:
饮食指导:急性期需严格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医嘱逐步从流质饮食(如米汤)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休息与活动:强调充足休息的重要性,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出血。
用药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所使用药物的名称及大致作用,告知按医嘱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因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异常波动。
儿童患者:关注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性状、量,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的处理,如避免随意使用可能加重出血风险的药物等。
妊娠期女性: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需充分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严格遵循相关基础疾病的治疗原则,确保整体病情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