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等;体位护理分一般和特殊情况;饮食护理急性期禁食,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心理护理要安慰患者及儿童;管道护理注意固定、通畅等;还要预防并发症,如窒息、感染等,各方面需根据患者年龄等个体情况调整。
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及黑便的颜色、量、次数。上消化道出血时,呕血颜色可因出血速度和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短时间大量出血呕血可呈鲜红色,慢性少量出血则呈咖啡色;黑便多呈柏油样,若出血量大,可排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同时记录出入量,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年龄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合并心肾功能不全,出入量的平衡需更加精准把控。
体位护理
一般体位: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误吸引起窒息。对于儿童,要确保其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安全且舒适,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误吸风险增加。
特殊情况体位: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但在调整体位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加重患者不适或导致病情变化。
饮食护理
急性期饮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避免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出血。对于儿童,要注意保证其水分和营养的维持,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出血停止后的饮食: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可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食,如米汤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过渡的时间和具体食物种类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例如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善,饮食过渡需更加谨慎。
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患者因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安慰和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和的态度、安抚性的语言和适当的肢体接触来减轻其恐惧心理,家长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医护人员要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恰当的心理安抚。
管道护理(如有留置胃管等情况)
胃管固定: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对于儿童要注意固定的牢固性和舒适性,避免胃管移位影响观察和治疗。
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定期冲洗胃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若引流液出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注意防止胃管相关感染,定期更换固定装置等。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窒息预防:如前所述,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对于有窒息风险的患者要备好抢救物品,如吸引器、气管插管等。儿童由于吞咽反射不完善,更要密切观察口腔情况,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感染预防:保持病房清洁,定期消毒,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定时协助翻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