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便秘是因血液亏虚致肠道失濡养引发的病症,有大便干结、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其成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老年人气血渐衰易发病,女性因生理特点易失血致便秘,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可引发,慢性疾病、失血病史等病史因素也会导致。
一、血虚便秘的定义
血虚便秘是因血液亏虚,肠道失于濡养而导致的便秘病症。
二、血虚便秘的症状表现
(一)大便干结
血液不足无法充分濡润肠道,使大便失去正常的滋润,变得干结难解,患者排便时会感觉费力,排出的大便呈羊屎状或硬结状。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尤其是中老年人、产后女性等易出现血虚的人群更为常见。例如,产后女性由于分娩失血,若调理不当,易出现血虚,进而引发大便干结的血虚便秘症状。
(二)面色萎黄
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呈现萎黄色。不同性别都可能出现此症状,女性可能因月经失血等情况更易发生,男性若有慢性失血等情况也会出现。比如长期慢性胃肠道出血的男性,可能会出现面色萎黄伴随血虚便秘的表现。
(三)头晕目眩
血虚不能上养清窍,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人若本身气血不足,再加上肠道血虚便秘,更容易出现头晕目眩。例如,一些体弱的老年血虚便秘患者,常感觉头部昏沉、视物模糊。
(四)心悸失眠
血液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则失眠。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出现,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更易发生。比如长期熬夜加班的上班族,若存在血虚情况,易出现心悸失眠伴随血虚便秘的状况。
(五)舌质淡白,脉细
通过中医望诊和切诊可发现,血虚便秘患者舌质颜色淡白,脉象细弱。这是血虚在舌脉上的典型表现,在不同病史的患者中都可体现,如有慢性疾病导致血虚的患者,舌脉表现往往符合这一特征。
三、血虚便秘的成因与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气血渐衰,脏腑功能减退,肠道推动无力,易出现血虚便秘。例如,很多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血虚便秘。
儿童:一般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体质虚弱或后天喂养不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血虚便秘。比如一些早产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等血虚便秘表现。
(二)性别因素
女性:女性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容易失血,如月经量过多、产后失血等,若不能及时调理恢复,易导致血虚便秘。例如,产后女性若失血较多且未得到良好补血调理,很容易出现血虚便秘。
男性:相对女性来说,单纯因生理因素导致血虚便秘的情况较少,但如有慢性疾病、长期慢性失血等情况,也会出现血虚便秘。比如有消化道溃疡慢性出血的男性患者,易出现血虚便秘。
(三)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节:长期偏食、挑食,或过度节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缺乏富含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食物,易引起血虚,进而导致便秘。例如,一些减肥人群过度节食,饮食结构单一,很容易出现血虚便秘。
过度劳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脑力劳动,耗伤气血,可导致血虚便秘。比如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群,过度劳累使身体气血消耗过多,易出现血虚便秘。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影响肠道功能,同时也不利于气血的运行,容易导致血虚便秘。例如,长期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易出现血虚便秘。
(四)病史因素
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气血生成或导致慢性失血,从而引发血虚便秘。例如,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的生成,易出现血虚便秘;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长期消化吸收不良,也可能导致血虚便秘。
有失血病史:如外伤失血、手术失血、月经过多等,若失血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补血调养,容易发展为血虚便秘。比如有过大量失血手术史的患者,若术后调理不当,易出现血虚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