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即肝昏迷,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分为四期,一期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等,二期以意识错乱等为主且有明显神经体征,三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且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四期神志完全丧失,各期表现不同,有肝脏基础疾病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变化,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昼睡夜醒)、行为异常等,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关节快速屈曲和伸展),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至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在性格和行为改变上与成人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对于有肝脏基础病史的患者,此期更应密切关注性格和行为的细微变化。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摆图案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视为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异性异常。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在这一阶段需要特别注意其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女性患者在这一时期可能因身体状况变化,情绪等方面的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需家人及医护人员多加留意其精神状态。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存在或加重,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该时期患者需要加强护理,防止因昏睡导致误吸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护理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专人看护,防止意外发生;老年患者则要注意体位变化等可能引发的其他健康问题。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脑电图明显异常。此期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标,特殊人群如老年肝昏迷患者,其各器官功能衰退,昏迷期更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格外精心护理,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肝性脑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