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早期有神经精神、神经系统及其他方面表现,神经精神方面有轻度性格行为改变、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神经系统方面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改变;其他方面有智能减退、脑电图异常,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有肝病病史者出现相关表现需警惕肝昏迷早期。
一、神经精神方面表现
1.轻度性格行为改变: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影响下,部分肝昏迷早期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比如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变得抑郁,原本性格内向的人变得易激动。这种改变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紊乱,毒素影响神经递质有关。对于有肝病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性格行为的细微变化,因为这可能是肝昏迷的早期信号。儿童患者若出现性格行为异常,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格外留意其日常表现与以往的差异。
2.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随地便溺等。这是因为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毒素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患者的行为控制能力。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成年患者可能表现为书写障碍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出现与平时不符的异常行为。有肝病基础的人群,当出现此类行为异常时,需高度警惕肝昏迷的可能。
3.睡眠障碍:早期可出现睡眠节律改变,如失眠或嗜睡。肝脏功能异常时,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干扰睡眠-觉醒周期。对于患有肝病的不同年龄段人群,睡眠障碍都可能是肝昏迷早期的表现之一。例如老年肝病患者本身睡眠质量可能就相对较差,若出现睡眠节律明显改变,更要考虑肝昏迷的可能性;儿童肝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时,也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二、神经系统方面表现
1.扑翼样震颤:是肝昏迷早期较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患者双手平举时,会出现手部不自主的震颤,如同鸟扑翼样。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紊乱导致神经肌肉功能异常有关。在不同人群中,扑翼样震颤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成年患者更容易配合检查发现该体征,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不太典型的震颤表现。有肝病病史的人群出现扑翼样震颤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为肝昏迷早期。
2.肌张力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情况。肝脏功能异常导致毒素蓄积,影响神经传导通路,进而影响肌肉的张力调节。对于患有肝病的特殊人群,如妊娠期肝病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肌张力改变可能需要结合孕期情况综合判断;老年肝病患者本身肌肉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肌张力改变的表现可能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
三、其他方面表现
1.智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计算能力下降、定向力障碍等智能方面的减退。这是因为肝脏解毒功能障碍,毒素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智能减退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不如以往;成年患者可能表现为工作时计算错误增多、对时间、地点等的定向能力出现偏差。有肝病病史的人群出现智能减退相关表现时,要考虑肝昏迷早期的可能。
2.脑电图异常:早期脑电图可出现特征性改变,如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的θ波等。脑电图的异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脑电活动发生改变。对于患有肝病的人群,尤其是怀疑肝昏迷早期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不同年龄、不同肝病基础的患者,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可能在程度和特征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能为肝昏迷早期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