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发病机制涉及氨中毒、神经递质变化等,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等,临床表现分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诊断依据相关表现及检查,治疗包括去除诱因、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吸收等,预防需积极治肝病、避诱因等,不同人群风险和应对有别。

一、发病机制

1.氨中毒学说: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减退,当发生门体分流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血氨升高,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脑功能紊乱。例如,严重肝病患者肝脏合成尿素的能力下降,肠道产氨增多等情况均可使血氨升高。

2.神经递质变化:

γ-氨基丁酸/苯二氮(GABA/BZ)复合体学说:GABA是大脑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由肠道细菌产生,在肝功能衰竭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循环中GABA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元表面的GABA受体结合,使神经元氯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神经传导抑制。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为酪胺和苯乙胺,正常时经肝脏代谢清除,肝功能衰竭时,清除发生障碍,酪胺和苯乙胺进入脑组织,经β-羟化酶作用分别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传递很少,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色氨酸: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对色氨酸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游离色氨酸增多,大量进入脑组织,在脑内代谢生成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二者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

二、常见诱因

1.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导致血氨升高;同时,出血引起休克,使肝脏缺氧,进一步损害肝功能,诱发肝昏迷。

2.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及放腹水可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及大量蛋白质和水电解质丢失,尤其钾丢失过多,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促使NH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同时,血容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减退,也有利于氨的潴留。

3.高蛋白饮食:患者摄入大量蛋白质后,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氨,血氨升高,加重肝性脑病。例如,肝硬化患者如果一次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就可能诱发肝昏迷。

4.感染:如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时组织分解代谢增强,产氨增多;同时,发热引起呼吸加快、通气过度,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促使NH透过血-脑屏障;而且感染还可加重肝脏损害。

5.药物:使用大量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使用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可直接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造成缺氧,加重肝脏损害,从而诱发肝昏迷。

三、临床表现

1.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有时吐字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即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至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2.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3.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存在或加重,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阳性。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锥体束征常呈阳性。

4.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有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有肝性脑病的诱因;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2.鉴别诊断:需与可引起昏迷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尿毒症昏迷、脑血管意外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糖、尿素氮、头颅CT或MRI等)可进行鉴别。例如,糖尿病昏迷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明显升高;低血糖昏迷患者有低血糖诱因,血糖显著降低等。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去除诱因:如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感染、避免大量排钾利尿及放腹水、停用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等。

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限制蛋白质摄入: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每日供给热量5000-6700kJ(1200-1600kcal)和足量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昏迷不能进食者可经鼻胃管feeding。

清洁肠道: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乳果糖、乳梨醇等,乳果糖可酸化肠道,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氨的产生,如新霉素、甲硝唑等,但新霉素长期使用可致耳毒性和肾毒性,故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常用药物有L-鸟氨酸-L-门冬氨酸,可促进体内氨的代谢为尿素排出体外。

调节神经递质:如使用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但只适用于部分肝性脑病患者。

人工肝:对于严重肝性脑病患者,人工肝治疗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清除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引起的肝性脑病最有效的方法。

2.预防

积极治疗肝病,如对肝硬化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随访。

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因,如合理饮食,避免高蛋白饮食;慎用镇静催眠药等。

对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发生肝昏迷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肝脏功能本身可能有所减退,更要注意避免各种诱因;女性患者在月经、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需要特别关注肝脏情况;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要注意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积极戒酒;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对于儿童肝性脑病,多与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有关,需特别注意早期诊断和特殊的治疗及护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等。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昏迷属于精神障碍疾病,由低血糖症引起,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下降,并且引起相应症状、体征的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昏迷四个时期一般是指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不同时期症状表现也有所区别,比如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精神异常,如焦虑、兴奋、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昏迷前期,表现为行为错乱、言语不清,还可出现扑翼样震颤现象;昏睡期,表现为嗜睡,但是可通过言语唤醒,还可伴有幻觉、神志不清等现象;昏迷期,
肝昏迷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肝昏迷的病人正常在早期的时候会表现出行为异常以及轻微的性格改变。比如有的病人表现为抑郁激动或者是表现出冷漠以及活动过度等行为表现。此外有的还会存在嗜睡和兴奋交替表现出的表现。
肝昏迷是什么症状?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肝脏昏迷又称肝性脑病,主要由肝脏疾病造成,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和昏迷。该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会有行为的改变,例如性格的改变,常用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着不整,随地便溺,举止反常。或思想混乱,言语不正常。失眠易怒或昼夜不眠。晚期也会表现出扑翼样颤动,以及
肝昏迷早期应该吃什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肝昏迷即肝性脑病,患者在早期可以吃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山药粥、玉米、西兰花、紫薯、苹果、柑橘、猕猴桃、虾仁、鲫鱼、排骨等。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不宜食用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乳果糖,有利于酸化肠道,减少氨吸收。患者还可以使用肠道非吸收抗生素,来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繁
肝昏迷能治好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昏迷不一定能治好。肝昏迷即肝性脑病,若患者的症状较轻微,肝细胞代谢功能没有明显异常,且病因较为明显,则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预后都比较好。但若是肝细胞功能较差,且患者已经出现腹水、黄疸、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则一般无法治好,此类患者的预后一般都比较差。建议肝昏迷患者尽早治疗,同时应
肝昏迷至死亡的症状?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所谓肝昏迷,也正常称为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造成的基于代谢紊乱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它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驱阶段,只有轻微的人格改变和行为异常。第二阶段是昏迷的前期,主要是睡眠障碍和精神障碍。第三个阶段是昏睡,主要是昏睡和精神错乱,这可以唤醒并经常造成幻觉。
肝昏迷死亡前兆?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肝昏迷是肝脏功能衰竭后极易表现出的临床症状,非常容易造成病人的死亡。病人死亡前可能会表现出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性格改变,嗜睡,烦躁不安,昏迷,出血现象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增长,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黄疸进行性加深,大于正常值10倍及以上,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等等。
病人出现肝昏迷怎么办?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昏迷一般指肝性脑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例如乳果糖口服液,同时选择肠道非吸收抗生素干预病情,例如利福昔明片。如果一般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病情进一步发展,必要时需要考虑进行肝移植或者人工肝治疗等手术。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休息,维持营养物质的摄入,并且仔细观察自
肝昏迷怎么办?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肝昏迷指的就是肝性脑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急性期患者首先要禁止摄入蛋白质,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还可以使用乳果糖口服液、拉克替醇溶液灌肠治疗酸化肠道,减少对氨元素的吸收,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利福昔明胶囊、益生菌制剂、支链氨基酸等药物缓解临床症
肝昏迷一般血氨是多少?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肝昏迷指的是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浓度没有准确数值,但一般认为其血氨浓度超过35μmol/L。 人体正常的血氨浓度为11-35μmol/L,肝性脑病患者由于肝脏衰竭,体内的氨不能及时代谢转化为尿素,随疾病发展,患者的血氨浓度不断升高,氨经门静脉系统进入体循环干扰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
什么是肝昏迷
于健 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肝昏迷是由急性和慢性肝病,所引起的大脑功能代谢紊乱状态,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对于肝昏迷的治疗,主要是减少氨产生,通常最常用的药物是乳果糖和新霉素,乳果糖能够增加肠道酸性,减少氨吸收,而新霉素能够抑制肠道细菌,使细菌产氨减少。肝昏迷通过适当治疗之后,是可逆的,能够使患者回到原来状态,但是如果基础疾病去除不了,比如是恶
肝昏迷是怎样分级的
于健 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肝昏迷,从临床表现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级:第一、一级,也叫前驱期。此时期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睡眠倒错,以及轻度人格改变。第二、二级,也叫昏迷前期。此时期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嗜睡、人格改变、扑翼样震颤。第三、三级,也叫昏睡期。此时期的患者睡眠会明显增多,很难叫醒,叫醒以后会出现扑翼样震颤表现。第四、四级,也叫昏迷期。此时期是最严重的表现,
肝昏迷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于健 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肝昏迷是急性慢性肝病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疾病状态,常见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便秘、感染、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是高钾血症等。其次,某些临床常用的药物,比如镇静催眠药和麻醉药,都可以引起肝性脑病。出现肝性脑病,经过适当的治疗,疾病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但是一定要注意去除这些诱因,否则容易反复发生。
肝昏迷有什么症状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肝昏迷分为五期,当肝脏正常功能或者结构发生严重损害,无法清除体内的毒素时,会引起患者行为、情绪、睡眠、言语或者行为方式等发生异常变化。严重者还可以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情况,而患者发生了肝昏迷,说明病变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肝性脑病多继发于肝硬化、肝癌等病变情况,患者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积极进行抢救治疗,才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肝昏迷抢救还是不抢救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当患者发生肝昏迷,说明病变情况严重,出现肝性脑病多继发于肝硬化、肝癌等病变情况后,患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建议积极抢救治疗,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如果不进行抢救,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虽然患者病情严重,如果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于患者以及家属也还是有心理安慰的意义。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肝性脑病分期为零期,也是潜伏期一期、前驱期二期、昏迷前期三期、昏睡期四期,也叫昏迷期。患者所处时期不同,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但对于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无法准确进行分期,因此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争取提前预判患者病情转归,积极治疗,避免病变继续发展。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