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引发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如胰腺肿大致腹部不适(疼痛性质多样且进食后加重,约70%-80%患者有上腹痛)、约1/3-1/2患者出现黄疸(因胰腺病变压迫胆总管致胆汁排出受阻)、有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因胰腺功能受影响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还会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发热(体温37.5℃-38.5℃左右,与免疫反应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常感乏力(与炎症致机体高消耗及代谢受影响有关);病情久可能出现消瘦,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消瘦情况有差异但都会体重下降。
1.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胰腺肿大导致的腹部不适: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常出现胰腺肿大,进而引起上腹部或左上腹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研究表明,胰腺肿大压迫周围组织及神经是导致腹部疼痛的重要原因,这种疼痛在进食后可能会加重,因为进食会刺激胰腺分泌消化液,进一步增加胰腺的负担。例如,有相关临床病例观察发现,约70%-80%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症状。
黄疸:约有1/3-1/2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黄疸。这是由于肿大的胰腺或炎性渗出物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进入血液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发生黄疸的概率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当胰腺病变累及胆总管时就容易出现该症状。比如,在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相对较弱,胰腺病变更容易波及胆总管,黄疸的发生率相对稍高一些。
消化道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胰腺功能受到影响,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例如,食物的消化需要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的参与,当胰腺发生炎症时,这些消化酶的分泌和作用受到阻碍,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后恶心呕吐等情况,尤其在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后,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在37.5℃-38.5℃左右。发热的原因是机体对胰腺炎症的免疫反应,炎症刺激机体释放炎性介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不同性别患者发热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小的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温变化可能更为敏感,且儿童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例如,在儿科患者中,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引起的发热可能需要更密切的体温监测和适当的对症处理,以避免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倦怠,这与机体处于炎症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以及炎症因子影响机体代谢有关。炎症反应会使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利用,导致患者精神不振、体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患有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只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身体机能就相对较弱,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3.其他可能伴随的症状
消瘦: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的情况。这是因为胰腺功能受损,消化吸收不良,机体长期处于营养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的状态,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消瘦的发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及时,消瘦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本身基础代谢率较低,消瘦可能相对缓慢,但总体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例如,通过对长期随访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体重变化监测发现,随着病情的迁延,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