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过量饮酒,一般人群控制酒精量,有家族病史者严格控酒甚至戒酒;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需均衡营养、控钠盐摄入,适度运动要依自身选方式且有基础病者遵医嘱,定期体检,常规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长期饮酒及有疑似症状者重点监测。
一、避免过量饮酒
1.对于一般人群: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酒精量的换算公式为: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例如,饮用50度的白酒,男性每日最多饮用50ml(25g÷50%÷0.8=62.5ml,取整为50ml),女性则不超过30ml(15g÷50%÷0.8=37.5ml,取整为30ml)。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酒精摄入可从源头上降低患病风险。
2.有家族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对酒精相关心脏损害的易感性可能更高,更应严格控制饮酒量,甚至建议完全戒酒。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的心脏对酒精的耐受性更差,即使饮酒量在一般人群的安全范围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
1.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叶酸等,有助于心脏健康;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持心脏正常的代谢和结构功能。每日蔬菜摄入量应在500g左右,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肉类每日可摄入100-150g。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g。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对于有酒精性心肌病风险的人群,控制钠盐摄入可降低心脏的额外负荷。可以通过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的摄入来控制钠盐摄入。
2.适度运动
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年轻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预防酒精性心肌病。但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例如,老年人开始散步时,速度不宜过快,距离不宜过长,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三、定期体检
1.常规检查项目: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心脏节律和传导的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射血分数等。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更应增加检查频率,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早期变化。
2.特殊人群重点监测:对于长期大量饮酒且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疑似心脏不适症状的人群,应随时进行相关检查。例如,出现气短症状时,要及时进行心电图和胸部X线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心脏功能异常,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