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心包炎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特征。症状表现有全身的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以及心包相关的胸痛、呼吸困难;体征有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时的心包摩擦音,渗出性心包炎时的心尖搏动减弱等心脏体征和奇脉、颈静脉怒张等周围循环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多阳性,心包积液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活性常升高,PCR可提高积液中找结核杆菌阳性率;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示心影改变,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敏感特异方法,CT、MRI可辅助诊断。
一、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患者多有发热表现,可为低热,也可呈中等度热甚至高热,发热可持续数周,同时伴有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和毒性反应。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发热可能相对更频繁且体温波动较大;而老年患者,可能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如中青年明显,但盗汗等表现仍可能存在。
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表现,这是由于全身代谢改变以及疾病带来的不适影响了患者的消化功能。
2.心包相关症状
胸痛:多为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可呈锐痛或钝痛,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与呼吸运动、体位改变有关,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可加重,平卧位时疼痛往往加剧,前倾坐位时疼痛可减轻。这是因为心包炎症刺激心包神经感受器,且心包的扩张受限,呼吸和体位改变影响心包的张力所致。不同年龄患者胸痛的感受和表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胸痛部位和性质,而成年患者相对能较清晰表达。
呼吸困难:是较常见的症状,随着心包积液量的逐渐增加,心包腔内压力升高,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渐进性加重,轻度呼吸困难时患者活动耐力下降,活动后明显,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基础状况不佳,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儿童患者若心包积液增长较快,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二、体征表现
1.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明显,呈抓刮样粗糙音,与心搏一致,屏气时仍存在。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纤维蛋白渗出,随心脏搏动相互摩擦产生。但当发展为渗出性心包炎时,心包摩擦音可消失。
2.心包积液体征
心脏体征: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坐位时心浊音界呈烧瓶形,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心音低而遥远,心率可增快。
周围循环体征:可出现奇脉,即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恢复或有所增强。这是因为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脏舒张受限,吸气时右心充盈增加,室间隔向左心移位,使左心室充盈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脉搏减弱;同时还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表现为颈部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征
1.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尤其是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结果提示患者有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需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儿童患者进行PPD试验时,需规范操作和判断结果,其阳性意义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价值评估。
心包积液检查:心包积液为渗出液,外观多为草黄色,少数可呈血性。积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常升高,对结核性心包炎的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积液中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较低,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DNA可提高阳性率。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少量心包积液时心影无明显异常,中等量及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心缘各弓界限消失,主动脉搏动减弱。肺部可无明显充血表现,若合并肺结核可发现肺部结核病灶。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可发现心包腔内无回声区,准确测量心包积液量,还能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刺抽液对明确病因和缓解症状有重要意义。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需注意配合,可能需要适当镇静;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CT及MRI检查:CT检查可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心包是否有增厚等改变;MRI对心包积液的检测敏感性更高,还能更好地评估心肌的情况,对于不典型的结核性心包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