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需从休息与活动、饮食、病情监测、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循序渐进;饮食要营养均衡、注意卫生;病情监测需关注体温及心脏相关症状;预防感染要注重口腔和皮肤卫生;心理护理要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一、休息与活动方面

1.急性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因为此时心脏受累严重,过度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玩耍、奔跑等活动;成年患者也应严格限制活动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身体移动。

2.恢复期: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循序渐进。开始可进行轻度活动,如在床上坐起、在床边站立等,然后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步过渡到床边行走、室内短距离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行走或劳累,防止体力不支引发病情反复。女性患者在恢复期活动时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避免因体力消耗过大影响身体恢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活动量的逐渐增加原则,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心脏负担。

二、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机体因感染消耗的能量。例如,可多摄入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高热量食物能为机体提供足够能量,高蛋白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维生素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儿童患者的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成年患者也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适当限制钠的摄入,采用低盐饮食,防止加重心脏负荷,导致水肿等情况加重。有肾脏病史的患者在饮食上还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等的摄入。

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引发肠道感染等,因为肠道感染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内膜炎。要确保食物的新鲜、清洁,水果要洗净后食用,蔬菜要充分烹饪,避免食用生冷、变质的食物。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要更加注意其饮食卫生,选择安全可靠的食材制作食物;成年患者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三、病情监测方面

1.体温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的波动能反映病情的变化。要定时测量体温,如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提示感染可能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有新的感染灶出现。儿童患者体温监测要更加频繁,因为儿童对发热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及时发现体温异常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成年患者也要重视体温监测,一旦发现体温异常及时就医。

2.心脏相关症状监测:留意患者有无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心悸可能提示心律失常等情况,胸痛可能与心肌缺血等有关,呼吸困难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要观察其呼吸频率、有无烦躁不安等情况;成年患者要注意自身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情况,有条件的可自行使用简易的心率监测设备,但最终还是要以专业医疗人员的检查为准。

四、预防感染方面

1.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因为口腔感染是导致心内膜炎的常见诱因之一。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家长帮助刷牙等;成年患者要自觉维护口腔健康,定期洗牙等。如果有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等,要及时治疗,防止细菌进入血液引发心内膜炎。

2.皮肤卫生: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防止细菌侵入。要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皮肤擦伤等情况,一旦有皮肤破损要及时处理,如用碘伏消毒等;成年患者也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如有皮肤问题及时就医治疗。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如打针、输液等,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

五、心理护理方面

1.情绪安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抚和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让其了解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治疗信心。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住院、身体不适等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和家长要多陪伴、安慰儿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成年患者也要多与家属、医护人员沟通,释放心理压力。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会担心病情对生活的影响,要耐心倾听其担忧,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经血液循环感染心内膜造成的疾病,考虑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多数患者是由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感染引起的,也可见于肠球菌、衣原体等感染。一般草绿色链球菌致病力和侵袭力较弱,患者中毒症状轻,感染迁移现象较少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是怎样的?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出现发热、贫血、乏力等症状。 1.发热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是因机体遭受毒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所致,病原体在体内复制并释放毒素,毒素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机体出现发热的情况。 2.贫血 病原体释放的毒素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红细胞的合成,可导致机体出现贫血,引起面色苍白、困倦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有几个?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具体有几个难以明确,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率失常、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等,具体分析如下: 1.心率失常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导致心肌节律发生异常,影响正常心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2.心包积液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心包膜发生炎性感染,大量炎性物质聚集在心包内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和诱因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是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诱因包括侵入性检查、心脏病变、抵抗力低下等。 1、侵入性检查 如进行深静脉置管、透析、不规范的拔牙操作等侵入性操作,病原微生物可进入血液到心内膜引起感染。 2、心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什么症状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瘀点、心脏杂音等症状。 1、发热 由于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在体内生长繁殖,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枢功能紊乱,造成产热速度大于散热速度,从而出现发热现象。 2、皮肤瘀点 由于病原菌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散播到身体各个器官,可能会侵入皮下皮肤,导致皮肤血管炎,引起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急骤,多有寒战、高热,全身症状明显。患者可出现瘀点、瘀斑,可伴有贫血、肝脾大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心脏相关的症状,如心脏杂音、呼吸困难、水肿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肾脏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首要发生于哪种疾病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首要发生于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导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基础。当心脏瓣膜出现病变,如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会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这种异常的血流状态会导致局部形成涡流、血流缓慢等情况,为细菌的定植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瓣膜组织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感染性心内膜炎首选药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没有表明感染性心内膜炎首选药。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等,详情如下: 1、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药物,特别是针对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株。其毒性小、疗效好,能有效控制感染。 2、头孢氨苄 当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或治疗效果不佳时,
最容易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人群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最容易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脏瓣膜病会导致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容易形成湍流和涡流。这些异常的血流状态为细菌等微生物的附着和定植提供了条件。比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反流的血液可在局部形成漩涡,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而器质性心脏病
亚急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标本采血量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亚急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标本采血量一般为10至20毫升。 首先,这样的采血量有助于提高培养的阳性率。足够的血量能够增加检测到病原菌的机会,因为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数量相对较少,较大的采血量可以提高捕获它们的可能性。 其次,10至20毫升的采血量能更好地反映全身血液的情况。心内膜炎时,病原菌可能在血液中
急性心内膜炎的症状是什么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心内膜炎是临床上比较危重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发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会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当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结构性心脏病会产生由高压气向低压区流动的血流,而血流就会导致涡流出现,涡流中心就是无压区。如果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在拔牙或者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导致细菌入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比较危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会威胁患者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如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赘生物,赘生物不断播散,就导致各重要脏器出现栓塞,甚至是脓肿。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治疗是早期、足量长疗程的进行抗生素治疗。也需要通过抽血进行化验,找到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理。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比较危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会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当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或者瓣膜病。如果心脏结构出现异常,心脏就会有从高压区到低压区的血流流过。血流在由高压区到低压区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涡流,涡流的中心处会产生无压区。如果属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拔牙或者静脉注射时,很有可能造成菌血症。所以患者需要
心内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贾秋菊 副主任医师
丹东市第一医院 三甲
引起心内膜炎原因包括心脏存在基础病变以及存在感染性疾病两个基础上造成,一般会有心脏瓣膜病变,比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或者二尖瓣退行性改变或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基础上或者是进行换瓣手术人在感染微生物基础上,这些微生物可以在累积虚假形成赘生物,就出现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情况,一般认为是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心内膜炎比较多见,近年来金黄色
心内膜炎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心内膜炎主要是指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表面发生微生物的感染,其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等。这些病原微生物通过血行途径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者临近大动脉内膜,常常可以形成赘生物,其中瓣膜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感染性心内膜炎包括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要积极地给予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主要病因为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通过血液循环途径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者邻近的大动脉内膜,常常伴有赘生物的形成。临床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病原体主要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