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包括依据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症状体征有别,长期剧烈运动等影响病情,家族史需关注)、心电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等特征性改变,需结合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可显示室间隔等增厚情况及计算厚度比)、心脏磁共振成像(能精确评估心肌肥厚等情况);鉴别诊断包括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左心室壁均匀增厚等鉴别)、主动脉瓣狭窄(瓣膜及室壁增厚特点鉴别)、运动员心脏综合征(运动史、室壁增厚对称性及有无心肌纤维化等鉴别)。
一、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及青少年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胸痛等,部分患者可在运动中发生晕厥甚至猝死;成年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心肌耗氧,影响病情。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自身症状。
体征:可闻及心脏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较常见,此杂音在含服硝酸甘油、运动时会增强,下蹲位时可减弱。
2.心电图检查
特征性改变:常见左心室肥大、ST-T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病理性Q波,尤其在Ⅱ、Ⅲ、aVF、V4-V6导联较常见,需结合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判断,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
3.超声心动图检查
诊断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增厚情况,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5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室间隔厚度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室间隔厚度相对较薄,随着年龄增长会有相应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并评估心肌肥厚的部位及程度。
4.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优势:能更精确地评估心肌肥厚的范围、程度及心肌纤维化情况,对于不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从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全面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二、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1.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伴劳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壁均匀性增厚,以左心室后壁增厚为主,而肥厚型心肌病多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心脏超声表现可鉴别。
2.与主动脉瓣狭窄鉴别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瓣瓣叶增厚、钙化,开放受限,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呈对称性增厚,而肥厚型心肌病主要为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通过心脏超声的瓣膜形态及室壁增厚特点可鉴别。
3.与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鉴别
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可出现心脏增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增厚等类似肥厚型心肌病的表现,但运动员的室壁增厚多为对称性,且无心肌纤维化等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通过运动史、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可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