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常见症状有:体力活动时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静息也呼吸困难;胃肠道淤血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肝脏淤血可致右上腹饱胀等;体循环淤血致静脉压升高,出现低垂部位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全身水肿;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心排血量不足致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少尿等,且因个体差异表现不同。
呼吸困难
机制: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排血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减轻,但体循环淤血加重。轻度右心衰竭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因为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右心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呈端坐呼吸。例如,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就相对较弱,发生右心衰竭时更容易较早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表现:活动时气短明显,休息时可缓解,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有呼吸困难。
胃肠道及肝脏淤血症状
机制: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肝脏淤血肿大可导致右上腹饱胀不适,持续慢性肝淤血可致心源性肝硬化。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右心衰竭引起的胃肠道淤血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原有症状。比如有慢性胃炎病史的患者,发生右心衰竭时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更明显。
表现:患者可感觉进食后饱胀不适,不想吃东西,还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等,肝脏肿大时可在右上腹摸到肿大的肝脏,有压痛。
水肿
机制:体循环淤血使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导致水肿。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站立时下肢明显,卧床时以腰骶部较明显。这是因为重力作用,低垂部位静脉压更高。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儿童的血液循环特点,水肿可能更容易出现在眼睑等部位,但一般也是从低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对于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水肿可能更顽固。
表现:早期表现为下肢踝部、足背等部位凹陷性水肿,病情加重后可蔓延至全身,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胸腔积液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加重,腹腔积液可导致腹部膨隆等。
颈静脉征
机制:右心衰竭时,颈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充盈、怒张。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更具特征性,即按压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按压肝脏使回流至右心房的血液增加,但右心房不能有效接收,导致颈静脉压升高。
表现:可见颈静脉明显充盈,用手按压肝脏时,颈静脉充盈更明显。
心排出量不足症状
机制:右心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影响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因为心排出量不足影响了全身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老年人则可能出现乏力、疲倦等,因为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表现:患者感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少尿等,因为肾灌注不足导致尿液生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