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如皮肤黏膜苍白等;有髓外造血表现,如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还有非造血系统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异食癖,神经系统的精神不集中等,心血管系统的心率加快等,免疫系统的免疫力下降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及时就医,合理喂养预防和治疗。
一、一般表现
儿童缺铁性贫血时,由于全身组织缺氧,会出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婴幼儿还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等。这是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携氧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二、髓外造血表现
年龄较小的儿童,骨髓造血功能尚未完全完善,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但长期如此可能会对肝、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三、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患儿可出现食欲减退,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异常物质。这可能与缺铁影响消化酶的活性有关,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2.神经系统: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婴幼儿则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等。因为神经系统也需要氧气供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缺铁性贫血导致缺氧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3.心血管系统:严重贫血时,心率会加快,心脏搏动增强,甚至出现心脏扩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这是因为机体为了弥补缺氧状况,心脏需要加强收缩和加快跳动来增加供血量,长期负荷过重会影响心脏功能。
4.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力可能会下降,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这是由于缺铁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等免疫相关机制,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