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如皮肤黏膜苍白、乏力;组织缺铁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认知能力异常;若由原发病引起则有相应原发病症状,不同人群原发病表现有差异。
皮肤黏膜苍白:这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体征,由于贫血时血红蛋白携带氧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呈现苍白色。以面色、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面色萎黄,甲床变薄、变平甚至凹陷呈勺状(匙状甲)。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面色不如以往红润,眼睑内侧等部位颜色偏淡。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机体缺氧,影响了能量代谢,使得肌肉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例如,原本能轻松爬几层楼梯的人,患缺铁性贫血后爬几层就会感觉很累。在儿童群体中,可能会出现活动量较同龄儿童减少,喜欢静坐等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
烦躁易怒:缺铁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易怒。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难以安抚等情况。有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儿童在行为表现上更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发脾气等。
异食癖:部分患者会出现异食癖,即偏好吞食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可能与缺铁导致的味觉改变等因素有关。儿童如果出现异食癖,需要警惕缺铁性贫血的可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量大,更容易发生缺铁情况。
体力、耐力下降:由于机体缺氧,运动时肌肉等组织供氧不足,导致体力和耐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走一段路就需要休息,运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降低。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会比以往更早出现疲劳感,活动持续时间缩短。
免疫功能降低:缺铁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会频繁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铁性贫血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更容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反复感染,影响生长发育。
认知能力异常:对于儿童来说,缺铁可能会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儿童在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可能较正常儿童有所下降。这是因为铁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缺铁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等过程,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原发病相关表现
如果是由于胃肠道疾病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症状:比如胃溃疡患者可能会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能表现为空腹痛、夜间痛等。如果是月经过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女性患者会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方面的异常表现。对于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黑便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其原发病相关表现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原发病的症状可能被其他疾病掩盖;年轻女性如果有月经过多的情况,需要详细询问月经史来查找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