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20-50岁男性常见的单眼眼底疾病,由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致液体渗漏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引发,发病机制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多种因素有关,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表现,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FFA可见典型渗漏,可观察等待、激光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会复发,复发多与诱发因素有关。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CSCR)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液体渗漏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引起神经上皮脱离。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常为单眼发病,有自愈倾向,但易复发。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感染、过敏等。例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人群,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影响脉络膜血管的功能,从而增加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具有特定基因易感性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病。

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一般为轻度至中度下降,视物模糊。这是因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影响了视网膜正常的感光和传导功能。

视物变形:表现为视物变小、变远或变弯等,例如看直线的物体感觉变成弯曲的。这是由于神经上皮脱离导致视网膜上的视觉感受器受到异常刺激所致。

眼前黑影:患者可自觉眼前有暗影遮挡,这是因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有液体积聚,遮挡了部分光线传入。

眼部检查

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的神经上皮脱离区,脱离区视网膜变薄,中心凹反光消失。通过眼底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黄斑区的典型病变表现。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可见造影早期黄斑区出现高荧光渗漏点,随着时间推移,渗漏点逐渐扩大,形成染料积存的强荧光区,呈现典型的“冒烟状”或“墨渍状”渗漏。

治疗与预后

观察等待:对于一些轻度、病程短的患者,部分可自行恢复,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视力监测。因为疾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部分患者不经过特殊治疗也能逐渐恢复正常。

激光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渗漏点明确且位于中心凹以外的患者,可考虑激光光凝治疗,通过激光封闭渗漏点,促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复位。但激光治疗需要谨慎选择,因为如果激光位置不当可能会对黄斑区造成进一步损伤。

预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视力可恢复至发病前水平,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复发次数较多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永久性下降等不良预后。在预后方面,年龄较小的患者相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恢复情况更好,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预后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相对发病率更高,需要更加关注。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改善预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果再次出现精神紧张、劳累等情况,更容易复发,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阅读全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