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乏力)、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异食癖、口腔表现、毛发指甲改变),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孕妇影响自身及胎儿,老年人易有心血管系统表现。
一、一般表现
(一)皮肤黏膜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皮肤黏膜会呈现苍白表现,以面色、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血液灌注相对减少,出现苍白外观。儿童患者由于皮肤相对较薄,苍白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家长可能会更早发现孩子面色异常等情况;对于成年女性,若存在月经量过多等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也会较早出现面色、甲床等部位的苍白改变。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氧气运输不足,身体各组织器官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来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导致肌肉等组织在活动时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产生乏力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较同龄儿童减少,不愿意玩耍等;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工作、运动时更容易感到疲劳,比如爬楼梯时比以往更容易气喘、乏力等。
二、组织缺铁表现
(一)精神行为异常
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还可能通过哭闹来表达不适。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神经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婴幼儿正处于神经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缺铁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成年人: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况。例如在工作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学习时记忆力下降等,这是由于缺铁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递质合成等受到影响。
(二)异食癖
部分患者会出现异食癖,即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墙皮、煤渣等。目前认为可能与缺铁导致的味觉改变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被证实是缺铁性贫血的一种特殊表现。在儿童中,如果出现异食癖情况,需要高度警惕缺铁性贫血的可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较高,更容易发生缺铁情况。
(三)口腔表现
口角炎:表现为口角部位的炎症,出现干裂、糜烂等情况。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
舌炎:可出现舌乳头萎缩、舌头光滑等表现,患者可能会有舌部疼痛等不适症状。这也是由于缺铁影响了舌部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毛发nails改变
头发会变得干枯、易断裂、无光泽等。指甲会出现扁平甲、反甲(匙状甲)等改变,反甲表现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形似匙状。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毛发和指甲的角质蛋白合成等过程,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异常。儿童的头发和指甲生长较快,缺铁时这些改变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头发和指甲的状况。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缺铁性贫血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和组织缺铁表现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例如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铁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过程,儿童缺铁会干扰这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所以对于儿童,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并及时干预。
(二)孕妇
孕妇由于自身需要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除了自身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孕妇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增加产后感染等风险,所以孕妇在孕期需要特别注意铁的摄入,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和处理缺铁性贫血情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肠道功能减退导致铁吸收减少、慢性疾病(如消化道肿瘤、慢性肾病等)导致铁丢失或利用障碍等。老年人发生缺铁性贫血时,除了常见的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外,更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因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系统退变,贫血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所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心悸等症状时,要考虑缺铁性贫血的可能,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