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有休息制动、物理及药物治疗;手术包括韧带重建和半月板修复。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收缩训练,中期关节活动度进一步训练及平衡本体感觉训练,后期力量和功能性训练,不同年龄患者训练有别。
一、膝关节损伤的治疗
1.保守治疗
休息制动:对于轻度的膝关节损伤,如轻微的韧带拉伤或软骨损伤,首先要让膝关节充分休息,避免继续活动加重损伤。例如,避免长时间行走、跑步、上下楼梯等活动。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限制其过度的奔跑、跳跃等活动,因为儿童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过度活动更容易导致损伤。
物理治疗:包括冷敷和热敷。在损伤早期(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超声波治疗、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可用于促进膝关节损伤的修复,例如超声波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例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
韧带重建术:如果是膝关节韧带严重损伤,如前交叉韧带断裂等,可能需要进行韧带重建手术。常用的材料有自体肌腱或人工韧带等。对于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自体肌腱重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自体肌腱生物相容性好。而对于老年患者,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进行自体肌腱重建,人工韧带也是一种可选的方式,但需要考虑人工韧带的使用寿命等因素。
半月板修复术:当半月板损伤严重时需要进行半月板修复术。如果是年轻患者的半月板损伤,尽量保留半月板组织,因为半月板对膝关节的稳定和缓冲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老年患者,半月板退变较严重时,可能根据损伤情况考虑部分切除等手术方式。
二、膝关节损伤的康复
1.早期康复(损伤后1-2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可以采用被动屈伸的方式,由他人帮助或借助器械进行膝关节的小范围屈伸,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和康复治疗师的密切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肌肉收缩训练: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是让患者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紧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腘绳肌等长收缩则是屈曲膝关节,用力收紧腘绳肌,同样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相同次数。对于老年患者,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训练时要注意强度不宜过大,逐渐增加训练量。
2.中期康复(损伤后3-6周)
关节活动度进一步训练: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度。患者可以自己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如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利用重力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伸直膝关节时,可以借助弹力带等辅助工具进行助力伸膝训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度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会有所不同,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进行平衡板训练、单腿站立训练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和本体感觉能力。例如在平衡板上进行站立训练,患者站在平衡板上,尽量保持身体平衡,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儿童患者在进行平衡训练时,要确保训练环境安全,避免摔倒。
3.后期康复(损伤后6周以上)
力量训练: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包括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沙袋进行股四头肌的抗阻伸膝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腘绳肌的抗阻屈膝训练等。逐渐增加训练的负荷和难度,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运动员等活动量较大的人群,要进行针对性的力量强化训练,使其膝关节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运动需求;而对于老年患者,力量训练要以维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如进行上下楼梯的力量训练等。
功能性训练:进行步行训练、慢跑训练、球类运动的模拟训练等,使患者恢复到损伤前的功能水平。例如进行步行训练时,要注意步行的姿势和步态,逐渐增加步行的速度和距离。儿童患者在恢复功能性训练时,要逐步增加活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