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腹水是腹腔内积聚含红细胞液体,其常见原因包括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癌)、血管性疾病(如门静脉高压、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创伤、结核性腹膜炎等;临床表现有一般的腹胀、腹痛及伴随肿瘤或血管性疾病相关症状;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腹水常规、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相关的手术、介入等,血管性疾病的药物、介入等,创伤的修复,结核的抗结核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腹水量多的腹腔穿刺放液)。
一、血性腹水的定义
血性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了含有红细胞的液体。正常腹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腹水,当腹水外观呈血性时,就被定义为血性腹水。
二、血性腹水的常见原因
(一)恶性肿瘤相关
1.原发性肝癌:肝癌细胞侵犯肝包膜或癌组织坏死脱落,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腹腔形成血性腹水。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出现血性腹水,其发生机制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局部血供丰富但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有关,尤其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患有乙肝或丙肝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腹膜转移癌: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腹膜,如胃肠道肿瘤、卵巢癌等转移至腹膜后,肿瘤组织侵犯腹膜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血性腹水。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生,有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是高危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可能增加相关肿瘤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腹膜转移癌及血性腹水的出现。
(二)血管性疾病
1.门静脉高压: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进而引起腹腔内血管压力增高,侧支循环中的静脉破裂出血,可形成血性腹水。肝硬化在不同年龄均可发生,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患某些类型的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患有病毒性肝炎等病史是重要危险因素,门静脉高压的发展过程中,血管结构和压力变化是导致血性腹水出现的关键环节。
2.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内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进而引起腹腔内血管压力改变,出现血性腹水。该疾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人群,病因多样,如先天性血管畸形、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其发病过程中血管阻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血性腹水的重要原因。
(三)其他原因
1.创伤:腹部受到外伤,如撞击、穿刺伤等,导致腹腔内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血性腹水。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因外伤导致,儿童可能因意外撞击等发生,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等外伤引起,受伤史是明确的诱因,受伤后腹腔内血管损伤是血性腹水形成的直接原因。
2.结核性腹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腹膜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导致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血性腹水。各年龄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接触结核患者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过程是导致血性腹水的原因之一,炎症导致的血管损伤和渗出是关键机制。
三、血性腹水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腹痛的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腹胀程度因腹水量多少而异,腹水量较多时腹胀明显,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进食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更多表现为腹部不适、哭闹等;成年人可较清晰表述腹胀、腹痛等情况。
(二)伴随症状
1.恶性肿瘤相关的伴随症状:如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伴有消瘦、乏力、黄疸等症状,消瘦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乏力与肿瘤代谢产物影响机体代谢有关,黄疸是由于肿瘤侵犯胆管或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腹膜转移癌患者可能伴有原发肿瘤相关的症状,如胃肠道肿瘤转移者可能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便血等症状,卵巢癌转移者可能有月经紊乱、下腹肿块等症状。
2.血管性疾病相关的伴随症状: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伴有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表现,脾大可通过体检触及增大的脾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可能伴有下肢水肿、胸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下肢水肿是因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积聚在下肢,胸腹壁静脉曲张是由于侧支循环建立。
四、血性腹水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腹部膨隆,有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表现,提示腹腔内有较多液体。不同年龄患者的体格检查特点有所不同,儿童腹部触诊时需更加轻柔,观察儿童的反应等;成年人则可较准确判断腹部膨隆程度和移动性浊音等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腹水常规检查:测定腹水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若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提示血性腹水。同时还可进行腹水白细胞计数等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炎症等情况。
2.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AFP)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癌胚抗原(CEA)等对于胃肠道肿瘤等的诊断有辅助意义。不同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在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中表现不同,需要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了解腹腔内积液情况,还能发现肝脏、腹膜等部位的病变,如肝脏肿瘤、腹膜转移结节等。超声检查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均可进行,儿童检查时需注意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适当的检查方式。
2.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的解剖结构,对于发现较小的肿瘤、血管病变等有重要价值。CT检查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均可进行,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
3.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对于肝脏、腹膜等部位的病变诊断有帮助,尤其是对于一些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等。MRI检查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均可应用,但需考虑儿童的配合度等问题。
五、血性腹水的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恶性肿瘤相关:如果是原发性肝癌,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腹膜转移癌则根据原发肿瘤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如化疗、靶向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有其适用的年龄范围和禁忌证等,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
2.血管性疾病相关:门静脉高压可通过药物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可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等开通阻塞的血管。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3.创伤相关:对于外伤导致的血性腹水,需根据创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手术修复破裂血管等。儿童外伤后治疗需更加谨慎,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恢复能力等。
4.结核性腹膜炎相关: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不同年龄患者的抗结核药物选择和剂量可能有所调整,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腹水量较多导致明显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放液速度和量等,避免引起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腹腔穿刺放液的操作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穿刺时需更加小心,严格控制放液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