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有多种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监测要点等情况,呕血与黑便因胃酸及肠道作用有不同特点且受人群差异影响;头晕、乏力因血容量不足致脑部及全身供血供氧受影响,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心悸因血容量减少致心脏加快心率引起,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不同;血压会随出血量增加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段正常范围不同且老年人波动大;心率代偿性增快,有基础心脏疾病者需警惕;部分患者出血后低热,有其他表现需考虑并发症;严重出血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意识模糊等,肾灌注不足尿量减少,不同基础疾病患者需关注相应变化。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呕血与黑便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呕吐物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这是因为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而黑便则是由于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柏油样黑色,富有光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这一表现的出现时间和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胃肠蠕动相对缓慢,黑便可能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颜色更黑且质地更黏稠;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呕血与黑便的出现可能与溃疡活动程度相关。
(二)头晕、乏力
出血量较少时,可能先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是由于出血量较少但持续存在,导致机体血容量相对不足,脑部供血供氧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头晕;而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则表现为乏力。年轻人群体若本身身体素质较好,可能对轻度血容量不足的耐受相对较好,头晕、乏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而老年人或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由于心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即使少量出血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头晕、乏力,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三)心悸
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加快心率,从而引起心悸。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例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心血管系统可能已受到一定损害,心悸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较明显;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及特殊的生理状态,出血时心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需特别关注。
二、生命体征监测方面
(一)血压变化
上消化道出血时,早期血压可能无明显变化,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血压会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20%以上,提示出血量较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血压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压有其自身的正常范围区间,成人血压正常范围一般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出血时血压下降可能更为隐匿,需密切监测。
(二)心率变化
心率会代偿性增快,一般出血量每失血400ml以上,心率可超过100次/分钟。心率增快是机体对血容量减少的一种代偿反应,但心率过快可能提示出血仍在继续或出血量较大。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心率增快可能诱发心绞痛等心脏事件,需格外警惕。
(三)体温变化
部分患者在出血后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能与出血后吸收热有关。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寒战等表现,需考虑是否合并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出血后低热可能不太典型,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对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出血后低热更应警惕感染的可能。
三、其他方面
(一)意识状态
严重出血导致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脑缺血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脑功能相对活跃,对缺血的耐受时间较短,一旦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重视;老年人脑萎缩等退行性变,即使轻度脑供血不足也可能较快出现意识障碍。
(二)尿量变化
肾灌注不足时,尿量会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提示肾血流量不足,需警惕休克的发生。对于患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炎患者,出血后尿量变化可能更易影响其肾功能,需密切关注尿量情况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