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后分即刻处理、评估损伤程度、康复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即刻处理要停止活动、冷敷、加压包扎;评估损伤程度分轻度和中重度;康复治疗包括休息抬高患肢、不同时期的康复锻炼;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即刻处理
1.停止活动: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2.冷敷:在扭伤后的72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例如,有研究表明,冷敷可以使局部组织温度降低,抑制炎症反应和肿胀的发展。
3.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二、评估损伤程度
1.轻度扭伤:如果只是轻度的踝关节扭伤,仅表现为局部轻度疼痛、肿胀,踝关节的稳定性尚可,能够勉强行走。此时可以继续采取上述的冷敷、加压包扎等处理措施,并且在24-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肿胀消退。
2.中度或重度扭伤:若扭伤后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剧烈,踝关节明显畸形,甚至无法站立或行走,可能是发生了中度或重度扭伤,如韧带撕裂或骨折等情况。此时应避免自行处理,要尽快就医,通过X线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的具体情况。
三、康复治疗
1.休息与抬高患肢:在扭伤恢复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可以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抬高患肢15-20度左右,每天可抬高3-4次,每次抬高30分钟左右。
2.康复锻炼
早期(扭伤后1-2周):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踝关节活动度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坐在椅子上,患侧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地将踝关节向上勾起,然后再向下伸展,每次每个方向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还可以进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保持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中期(扭伤后2-6周):随着损伤的逐渐恢复,可以增加一些平衡和稳定性的锻炼。比如在平衡垫上进行单脚站立练习,从每次站立10-15秒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秒以上,每天进行2-3次,每次3-4组。还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内外翻小范围活动锻炼,增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力量。
后期(扭伤6周以后):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的锻炼,如慢跑、上下楼梯等,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本体感觉的训练,如闭眼单脚站立等,进一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再次扭伤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踝关节扭伤后,由于其骨骼、韧带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恢复相对较慢。在处理时要更加谨慎,冷敷时间不宜过长,加压包扎力度要适中。而且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描述疼痛和不适的程度,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患肢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锻炼造成二次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踝关节扭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老年人往往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在处理时,冷敷和热敷的温度要适中,防止冻伤或烫伤皮肤。康复锻炼要更加温和、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老年人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尤其是增加钙的摄入,以促进损伤的修复和维持骨骼健康,降低再次扭伤后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3.孕妇:孕妇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冷敷一般是比较安全的处理方式。在康复过程中,休息和抬高患肢要更加注重,因为孕妇身体负担较重,血液循环相对slower。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锻炼方式和强度,以促进踝关节的恢复,同时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