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表现,包括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30mmHg且持续)、心率增快(代偿但有限)、中心静脉压升高(高于15cmHO);有组织灌注不足相关表现,如皮肤苍白湿冷、尿量明显减少(每小时少于30ml)、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淡漠甚至昏迷);还有原发病相关表现,由心肌梗死引起的有长时间不缓解的胸痛,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有心悸头晕等相应心律失常表现,心肌病引起的有既往心肌病相关症状如活动耐力下降等,需结合原发病表现综合判断。
1.血流动力学相关表现:
血压下降:收缩压通常会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幅度超过30mmHg,且这种低血压状态持续存在。这是因为心源性休克时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导致外周动脉血压降低。例如,一些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血压偏低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压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和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标准有差异,心源性休克时血压下降在各年龄段的表现都符合上述低于正常范围的特点,但儿童由于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血压下降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
心率变化:心率通常会增快。这是身体的一种代偿机制,试图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但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这种代偿往往是有限的。在老年人群中,本身可能存在心脏功能的生理性减退,心源性休克时心率增快可能会更加明显,且老年人对心率增快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而年轻人群如果发生心源性休克,心率增快也较为显著,但相对老年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稍好一些。
中心静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可高于15cmHO。这是因为心脏射血功能障碍,血液在静脉系统淤积,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病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中心静脉压升高的表现可能更为典型,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来评估病情。
2.组织灌注不足相关表现:
皮肤表现:皮肤会出现苍白、湿冷的表现。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导致皮肤灌注减少所致。在儿童心源性休克时,由于儿童皮肤相对较薄,苍白和湿冷的表现可能更容易观察到,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皮肤改变相鉴别。对于女性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时,皮肤的苍白湿冷表现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但本质上还是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
尿量减少:尿量会明显减少,每小时尿量可能少于30ml。这是因为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明显,需要关注尿量变化来评估肾脏灌注情况。年轻人群如果发生心源性休克,尿量减少也是重要的表现之一,但相对老年人在早期可能代偿能力下尿量减少程度可能稍轻,但随着病情进展,尿量减少会逐渐加重。
意识改变: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甚至昏迷等意识改变。这是由于脑部灌注不足,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心源性休克时意识改变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需要特别注意监测意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脑部灌注。
3.原发病相关表现:如果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肌梗死引起,患者会有胸痛的表现,胸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如果是由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会有相应心律失常的表现,如心悸、头晕等;如果是由心肌病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有既往心肌病相关的症状,如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不同病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原发病相关表现各有特点,在诊断和治疗心源性休克时需要结合原发病的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除了心源性休克的一般表现外,还会有扩张型心肌病的典型表现,如心脏扩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