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不同结构损伤的MR表现各有特点,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见增粗肿胀、走行扭曲、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及异常高信号等;后交叉韧带损伤有增粗肿胀、走行异常、连续性中断及异常高信号等;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形态不完整、出现裂隙及异常高信号达关节面等;膝关节软骨损伤有软骨变薄不连续、出现异常高信号及损伤范围各异等,且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会对各结构损伤的MR表现产生影响。
一、前交叉韧带损伤
1.MR表现
形态学改变:前交叉韧带增粗、肿胀,正常的韧带走行扭曲,连续性可部分或完全中断。完全中断时,在矢状位或冠状位MR图像上可见韧带的低信号带不连续,断端可呈回缩、卷曲等改变。
信号改变:损伤处韧带内可见异常高信号,提示韧带内有水肿、出血等病理改变。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高信号范围和形态有所差异,部分撕裂时高信号局限于韧带内某一部分,完全撕裂时高信号贯穿韧带全层。年龄因素可能影响韧带的信号表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前交叉韧带相对较柔韧,损伤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形态和信号改变特征是相似的。生活方式方面,运动爱好者尤其是从事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的人群,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高,MR检查更易发现相应损伤表现。有既往膝关节损伤病史的患者,再次损伤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表现可能更具特征性,需仔细评估。
二、后交叉韧带损伤
1.MR表现
形态学:后交叉韧带可出现增粗、肿胀,走行异常。完全损伤时,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位置异常。矢状位上可观察到后交叉韧带与股骨、胫骨的附着点关系异常,正常时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窝后下部,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面的后部,损伤后这些解剖关系发生改变。
信号:损伤处可见高信号,其信号特征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类似,部分撕裂时高信号局限,完全撕裂时高信号贯穿韧带全层。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后交叉韧带损伤MR表现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儿童后交叉韧带相对更有弹性,损伤程度判断需结合具体年龄和临床表现。生活方式中,参与需频繁屈伸膝关节运动的人群易发生后交叉韧带损伤,MR检查是评估损伤的重要手段。有膝关节外伤病史者,后交叉韧带损伤的MR表现更应重点关注,与无病史人群相比,损伤的显示可能更明确。
三、半月板损伤
1.MR表现
半月板形态:半月板撕裂时,在MR图像上可见半月板的轮廓不完整,出现裂隙。根据撕裂类型不同形态各异,如桶柄状撕裂时,半月板部分移位,形成游离的碎片;垂直撕裂时可见半月板内有垂直走行的高信号裂隙。
信号特点:半月板内出现异常高信号,且高信号达到半月板关节面。根据国际软骨损伤协会(ICRS)的分级,1级信号为半月板内局限的点状高信号,未达关节面;2级信号为线状高信号,未达关节面;3级信号为高信号达关节面,提示半月板撕裂。年龄对半月板信号有一定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本身可出现退变信号,需注意与损伤信号鉴别。生活方式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剧烈运动的人群半月板损伤风险高,MR检查能准确发现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的患者,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是诊断的关键依据,不同病史情况的患者,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会因损伤机制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膝关节软骨损伤
1.MR表现
软骨厚度:软骨损伤时可出现软骨变薄、不连续等情况。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可观察到软骨的信号改变,正常软骨为低信号,损伤后软骨内出现异常高信号,提示软骨内有水肿、变性等改变。
损伤范围:软骨损伤的范围可从局限的小区域到较广泛的区域。儿童软骨相对较厚且有较好的修复能力,软骨损伤后的MR表现与成人不同,儿童软骨损伤可能表现为信号异常但厚度改变相对不明显。生活方式中,运动强度大、运动姿势不当的人群易发生软骨损伤,MR检查可早期发现软骨的细微损伤。有膝关节反复损伤病史的患者,软骨损伤的MR表现更需仔细分析,以评估软骨的损伤程度和预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