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膝关节损伤有多种表现,疼痛因损伤部位不同有不同特点,如髌骨软骨损伤有膝前不同程度疼痛,半月板损伤有特定扭转史后内外侧间隙痛等;急性损伤后短时间可出现肿胀,慢性损伤肿胀隐匿时轻时重;屈伸、旋转活动会受限;还可能伴随发热、肌肉萎缩等症状,跑者出现相关情况需及时就医,儿童、女性及有既往病史者需特殊重视。
一、疼痛表现
不同损伤部位的疼痛特点
髌骨软骨损伤:跑者在上下楼梯、深蹲或长时间跑步后,常出现膝前疼痛,初期可能为隐痛,随着损伤加重,可表现为刺痛。在半蹲位时疼痛较为明显,这是因为此时髌骨软骨面受到的压力较大,软骨磨损或退变相关结构受损引发疼痛。
半月板损伤:多有膝关节突然扭转史,损伤后可出现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疼痛,部分人还会伴有弹响或卡顿现象。例如在跑步过程中突然改变方向时,半月板受到异常应力,导致疼痛发作,弹响是由于破裂的半月板在膝关节活动时发生移位、摩擦产生。
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常见于运动中突然减速、变向或跳跃落地时,膝关节有明显的撕裂感,随后出现肿胀、疼痛,关节不稳定感明显;后交叉韧带损伤多因膝关节受到向后的暴力,如跑步时被绊倒,小腿突然向后过度移位,可感觉膝关节后方疼痛,同时膝关节向后稳定性下降。
二、肿胀情况
急性损伤后的肿胀
若膝关节受到撞击、扭伤等急性损伤,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肿胀。比如半月板撕裂后,由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或滑膜受到刺激,膝关节迅速肿胀,皮肤可能有紧绷感。一般在损伤后数小时内开始出现,肿胀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的韧带损伤或骨折等情况肿胀会更明显。
对于髌骨脱位等情况,也会迅速出现膝关节周围肿胀,因为脱位时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损伤,导致组织液渗出增加,引起肿胀。
慢性损伤的肿胀特点:一些慢性的膝关节损伤,如慢性滑膜炎引起的膝关节损伤,肿胀可能相对较隐匿,逐渐出现,且可能时轻时重。跑步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导致炎症反应加重,肿胀会比休息时更明显,同时可能伴有膝关节的僵硬感。
三、活动受限
屈伸活动受限
当膝关节存在损伤时,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屈伸功能。比如膝关节内有游离体,在屈伸膝关节过程中,游离体可能卡压在关节间隙,导致膝关节突然不能屈伸,必须通过调整体位等方式才能继续活动。
膝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损伤后,由于疼痛和损伤结构的限制,屈伸活动范围会减小。例如股四头肌肌腱损伤,会导致膝关节伸展受限,跑者在抬腿时会感到困难,影响跑步时的正常蹬地动作。
旋转活动受限: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会影响膝关节的旋转功能。在跑步需要膝关节旋转发力时,会明显感觉到旋转活动不灵活,如跑步转弯时,旋转受限会导致动作不协调,甚至容易再次引发损伤。
四、其他伴随症状
发热:如果膝关节损伤伴有感染,如开放性损伤后继发膝关节感染,或者严重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较重时,可能出现膝关节发热的情况。例如化脓性关节炎继发于膝关节损伤,除了有膝关节的红、肿、热、痛外,还会有全身发热等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炎症因子释放,导致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
肌肉萎缩:长期膝关节损伤导致跑者活动减少,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如股四头肌等会出现萎缩。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膝关节损伤恢复更困难,同时也会影响跑步能力,因为肌肉力量减弱会降低跑步时的动力和稳定性。
跑者若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况,应高度怀疑膝关节损伤,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损伤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康复措施。对于儿童跑者,由于其骨骼、韧带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膝关节损伤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需要重视上述症状,及时诊断处理;女性跑者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膝关节的稳定性等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出现相关症状时更要谨慎评估是否为膝关节损伤;有既往膝关节损伤病史的跑者,再次出现类似症状时更应警惕旧伤复发或新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