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冷敷、热敷、按摩、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对严重损伤,有相应适应证和常见术式;康复治疗分术后和非术后,术后早期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非术后围绕增强肌肉力量等进行,不同年龄等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轻度膝关节损伤,如半月板轻度损伤、韧带轻度拉伤等,首先要让膝关节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例如,减少长时间行走、跑步、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减少剧烈的体育活动,因为儿童膝关节仍在发育中,过度活动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成年人若有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应调整,避免膝关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更应严格注意休息,防止旧伤复发。
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限制其活动范围,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儿童在使用支具或石膏时,要注意定期检查皮肤情况,防止因固定过紧导致皮肤压迫损伤。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损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皮肤。成年人若有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冷敷时也需谨慎。有血液循环不良病史的患者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热敷:损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2-3次。老年人膝关节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膝关节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儿童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膝关节炎症急性期的患者不适合按摩。
理疗:如超声波治疗、红外线照射等。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在进行理疗时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参数,例如儿童皮肤较薄,理疗时能量密度要适当降低。
3.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且无其他更好替代方案时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反应等风险,有胃溃疡病史的老年人需特别谨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也需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如半月板撕裂严重、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半月板三度撕裂,一般难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需手术修复或切除损伤部分。韧带完全断裂,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多需手术重建。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略有不同,儿童严重膝关节损伤手术需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成年人若有膝关节长期磨损、退变基础上的严重损伤,手术决策也要综合考虑其日常活动需求等因素。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多学科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
2.常见手术方式
半月板修复或切除术:根据半月板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修复损伤的半月板或切除损伤严重无法修复的半月板。
韧带重建术: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通过取自身其他部位的肌腱或人工韧带等材料重建受损韧带,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三、康复治疗
1.术后康复
膝关节手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术后早期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随着恢复进展,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范围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牵拉导致损伤。儿童术后康复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康复计划需更具个性化,且要在专业人员密切监护下进行。老年人术后康复速度相对较慢,要循序渐进,防止康复过程中出现意外。
2.非术后康复
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康复治疗主要围绕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等进行。例如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至离床面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还可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坐在椅子上,缓慢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要增加日常膝关节活动的频率,避免膝关节长期僵硬。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