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扭伤会出现疼痛(分急性和慢性)、肿胀(分局部肿胀和皮下淤血)、活动受限(分关节和肢体功能受限)、压痛明显等症状,且儿童、老年人、运动员韧带扭伤症状各有特点,儿童症状不典型、恢复快易转慢性,老年人症状更严重、恢复慢影响大,运动员症状因损伤程度而异且关注恢复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慢性疼痛:如果韧带扭伤未得到妥善处理,转为慢性损伤,受伤部位会反复出现疼痛,在劳累、受凉或活动过多时疼痛加重,疼痛性质可能变为隐痛、酸痛等,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比如,膝关节韧带慢性扭伤的患者,长时间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会反复出现疼痛。
肿胀
局部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韧带损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导致受伤部位肿胀。肿胀程度与韧带损伤程度相关,轻度扭伤肿胀相对较轻,仅能看到局部轻微隆起;重度扭伤则肿胀明显,皮肤可能发亮,肿胀范围较大。以手腕韧带扭伤为例,轻度扭伤时手腕可能仅有轻微肿胀,而重度扭伤时整个手腕会明显肿胀,甚至影响手部的正常形态。
皮下淤血:部分韧带扭伤患者还会出现皮下淤血,表现为受伤部位皮肤出现青紫瘀斑。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所致。例如,踝关节韧带扭伤较严重时,除了肿胀外,还会在皮肤表面看到明显的青紫瘀斑。
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受限: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韧带扭伤后,关节的正常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膝关节韧带扭伤时,患者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会明显受限,不能正常弯曲或伸直;踝关节韧带扭伤时,患者行走、站立都会受到影响,出现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等活动范围减小。
肢体功能受限:根据韧带扭伤的部位不同,肢体功能受限的表现也不同。如果是下肢韧带扭伤,会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等功能;如果是上肢韧带扭伤,会影响上肢的拿取物品、屈伸等功能。例如,肩部韧带扭伤时,患者上肢的抬举、旋转等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正常完成穿衣、梳头等动作。
压痛
局部压痛明显:在受伤韧带的部位按压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通过按压可以初步判断韧带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往往是韧带损伤的部位。比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时,在膝关节内侧相应部位按压会有剧烈疼痛;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时,在踝关节外侧相应韧带部位按压疼痛明显。
不同人群韧带扭伤症状的特点
儿童:儿童韧带相对较松弛,但在运动或外伤时也会发生韧带扭伤。儿童韧带扭伤时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肿胀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疼痛可能会使儿童表现出哭闹不安、拒绝活动受伤肢体等情况。例如,儿童踝关节韧带扭伤时,可能不会像成人那样明确表述疼痛位置,但会通过哭闹、不愿意用受伤的脚着地来表现。而且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转为慢性损伤,出现反复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韧带本身有退变,韧带弹性和韧性下降,韧带扭伤后症状可能更严重。肿胀可能更明显,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韧带扭伤后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活动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韧带扭伤,会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如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还可能增加跌倒等二次损伤的风险。
运动员:运动员由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韧带扭伤后症状可能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差异。高水平运动员韧带扭伤后可能会更关注恢复后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他们的韧带扭伤后肿胀、疼痛等症状可能会影响训练和比赛,而且运动员恢复过程中需要更专业的康复训练来尽快恢复韧带功能,以回到运动赛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