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扭伤治疗分急性期、恢复期及手术情况。急性期用RICE原则,辅以药物;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严重韧带扭伤影响关节稳定时可能需手术,治疗要依不同阶段及不同人群特点个性化处理。
一、急性期处理
1.RICE原则应用
休息(Rest):立即停止导致韧带扭伤的活动,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运动中发生韧带扭伤后应马上停止运动。对于儿童,要避免其继续进行可能加重损伤的跑跳等动作;对于老年人,需减少受伤肢体的负重活动。
冰敷(Ice):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使用冰袋或冰块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儿童冰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可包裹毛巾;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注意防止冻伤。
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以达到减轻肿胀的目的,但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对于儿童,包扎时要注意松紧度,可随时调整;老年人若有血管硬化等情况,更要密切关注包扎后的肢体末梢循环情况。
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尽量保持患肢抬高的姿势。
2.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应谨慎使用,一般优先选择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膏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恢复期处理
1.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受伤1-2周):在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开始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缓慢地屈伸受伤关节,但活动范围不宜过大。儿童可在家长辅助下进行轻柔的活动;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关节活动能力,缓慢进行,避免过度牵拉。
中期康复(受伤2-6周):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产生运动,如腿部韧带扭伤时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同时,逐步扩大关节活动度,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主动或助力的关节屈伸活动。儿童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康复训练;老年人要注意训练强度,避免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再次损伤。
后期康复(受伤6周以上):进行全面的功能恢复训练,包括平衡能力、本体感觉训练以及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如进行单腿站立平衡训练等。儿童经过系统训练可逐步恢复到正常运动水平;老年人通过康复训练可提高受伤肢体的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2.物理治疗
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使用热敷,如热毛巾、热水袋等热敷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和组织修复。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更要小心控制温度和热敷时间。
理疗仪器: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辅助治疗。超声波能够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红外线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儿童使用理疗仪器时要严格控制参数;老年人若有心脏等基础疾病,使用时需告知医生,避免可能的不良影响。
三、手术治疗情况
1.严重韧带扭伤:当韧带扭伤非常严重,出现韧带完全断裂,影响关节稳定性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对于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老年人则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权衡手术风险和收益后决定是否手术。
总之,韧带扭伤的治疗需要根据损伤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身体状况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