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良恶性可通过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及病理检查来区分。不同年龄段肿瘤良恶性有差异,良性病程长、多单侧活动好囊性,恶性病程短、多双侧固定实性囊实;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不同表现;肿瘤标志物各有特点;病理检查是金标准,妊娠期发现需谨慎。
一、病史与症状表现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卵巢肿瘤良恶性有一定差异。幼年及青少年患者,恶性肿瘤相对较多;而生育年龄女性,良性肿瘤相对常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恶性的可能性增大。例如,相关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卵巢肿瘤中,恶性肿瘤占比较成年女性高。
2.症状持续时间:良性肿瘤通常病程较长,生长缓慢;恶性肿瘤一般病程较短,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比如,良性卵巢囊肿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才被发现有明显变化,而恶性卵巢肿瘤可能在几周内就出现腹部肿块明显增大、腹痛加重等情况。
3.伴随症状:良性肿瘤多无明显全身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腹部包块等局部症状;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还可能出现腹水、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情况。像卵巢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常因大量腹水导致腹胀明显,且体重明显下降。
二、体格检查
1.肿块性质:
良性肿瘤:多为单侧、活动度好、表面光滑的囊性肿块。例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往往是单侧囊性,边界清晰,活动度佳。
恶性肿瘤:多为双侧、固定不动、表面结节状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比如卵巢上皮性癌,常表现为双侧附件区实性或囊实性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受限。
2.腹水情况:恶性肿瘤较易出现腹水,可通过腹部叩诊发现移动性浊音阳性;良性肿瘤一般较少出现腹水。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良性肿瘤: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囊壁薄,内部回声均匀。例如卵巢单纯性囊肿,超声显示为单个圆形无回声区,包膜完整。
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常伴有腹水。比如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超声可见囊实性包块,内部有杂乱的强回声等。
2.CT及MRI检查:
良性肿瘤: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多为囊性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恶性肿瘤:CT或MRI能更精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常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且肿瘤的实性成分较多,强化不均匀等。
四、肿瘤标志物检查
1.CA125:
良性肿瘤:CA125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升高幅度通常较小。比如卵巢良性囊肿患者,CA125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很少超过350U/mL。
恶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125常明显升高,尤其在晚期患者中,很多会超过350U/mL。但需要注意,一些非卵巢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胃癌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而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引起CA125轻度升高,所以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AFP:
良性肿瘤:AFP一般正常。
恶性肿瘤:内胚窦瘤患者AFP显著升高,AFP是内胚窦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诊断内胚窦瘤有重要价值。
3.HCG:
良性肿瘤:HCG正常。
恶性肿瘤:原发性卵巢绒癌患者HCG升高,对于有妊娠相关情况的卵巢肿瘤患者,需检测HCG以排除绒癌可能。
4.CEA:
良性肿瘤:CEA正常或轻度升高。
恶性肿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癌患者CEA常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五、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区分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或剖腹探查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增殖活性等情况。例如,良性肿瘤细胞分化好,与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相似,生长有规律;恶性肿瘤细胞分化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呈浸润性生长等。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卵巢肿瘤时,更需谨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良恶性,因为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对肿瘤性质的判断,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等,在保障孕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