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扭伤需分急性期、缓解期处理并关注就医评估与进一步处理。急性期要休息制动、冷敷、加压包扎;缓解期要抬高患肢、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康复锻炼;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等异常及时就医,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评估,严重损伤可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处理要依不同时期及个体差异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与制动:发生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膝关节继续负重或活动,防止损伤加重。例如,避免行走、跑步等运动,可坐下或躺下休息,必要时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来限制膝关节的活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较为活泼,更要注意及时制止其继续进行可能加重损伤的活动,确保休息到位。
2.冷敷: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的膝关节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以成人为例,选择合适大小的冰袋,包裹上毛巾后敷于患处;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注意控制冷敷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既可以起到进一步减轻肿胀的作用,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时要从远端向近端进行,保证包扎均匀。比如从脚踝开始向上包扎到膝关节周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肢体相对较细,要选择合适宽度和弹性的绷带,确保包扎效果又不影响肢体血运。
二、缓解期处理
1.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膝关节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休息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等,使膝关节处于elevated(抬高)的位置。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尽量保持患肢抬高的状态,尤其是在休息和睡眠时也不要忽视这一点。
2.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锻炼(扭伤后1-2周):在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在旁边辅助引导,帮助其正确进行肌肉收缩练习,但要注意强度不宜过大。
中期康复锻炼(扭伤后2-6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例如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屈伸膝关节。同时,还可以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将下肢抬起离床面约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调整锻炼的强度和次数,儿童患者更需要在成人的监护下逐步进行锻炼。
后期康复锻炼(扭伤6周以后):可以进行一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力量的锻炼,如靠墙静蹲练习。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保持这个姿势30-60秒为一次,每次休息10-1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等,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三、就医评估与进一步处理
1.就医指征:如果膝关节扭伤后出现剧烈疼痛、肿胀严重、关节明显畸形、无法站立或行走、受伤后膝关节活动受限且经过简单处理无缓解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受伤后的行为表现,如是否拒绝使用受伤肢体、是否持续哭闹等,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就医。
2.医生评估: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膝关节扭伤的程度,可能会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应力试验,以评估韧带等结构的损伤情况。还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来排除骨折等情况,对于怀疑有韧带损伤等情况的可能会进一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明确软组织损伤的详细情况。
3.进一步处理:如果经过评估存在韧带断裂等较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保守治疗可能包括佩戴膝关节支具等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则是针对严重损伤的韧带等结构进行修复等操作。
总之,膝关节扭伤的处理要根据不同的时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等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促进膝关节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